不经意间,2016年那些最美的时光已经悄悄地远去。回首这一年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遇见的人,心中总会平添一份温暖和感动。
研修四季课程
这一年,令我倍感幸运的是与乡村教育家结缘。参与了四季研修课程的学习,和读书会的姐妹兄弟一起走过了“春之花信”、“夏之葳蕤”、“秋之别离”、“冬之围炉”。回想这一年,那些相伴的时光,那些温暖的鼓励,都还清楚地记得。
从2月15日乡村教育家博客发布第一篇梅花课程起,我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学习之旅。从那时起每天清晨,我早早起身,读书学习;很多个夜晚,静心写下一份份研修作业。有空的时候总会到读书会群里看看,读一读那些优美的文字,享受文字带来的感动。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讨,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启迪。
这一年,除了课程研修和在线研讨,读书会的每一次活动我都准时参加。在我心中,读书会的每一次活动都是一场视听的盛宴,也是一次期待已久的重逢。每一次参加活动之前,我的心中总是充满期待,能够与自己喜欢的师友相聚,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每一次活动归来,都感觉自己又获得了继续前行的力量。
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参加“拥抱春天”的主题活动。那时我已经和同学们进行了一个多月的网上研讨交流,许多人的名字由陌生到熟悉,读着她们的美文,想象着她们的样子,心底里特别想见见她们。因为期盼的心情过于急切吧,那天我提前了一个多小时到达集合地点。姐妹们陆续到来,彼此相见都感觉特别亲切。
或许是习惯了宅在家里,当我们一起去欣赏菜花时,开始我还有些放不开,但很快就被那她们的欢声笑语所感染,融入到她们之中了。分组活动时,我和艳红、许芳、桂枝、李静一行五人,在桃花林中漫步,在樱花树下美拍,在海棠花雨中穿行……一向喜欢安静的我,那时也像个回归自然的孩子,沉浸在大自然的美好之中。那一次的活动,让我改变了很多。从那时起我开始更多地关注自然,去欣赏花草树木的美,生活在我眼中变得更加美好起来。
再有就是刚结束不久的新年读书会,也让我触动很深。那一天我本来感觉有点不舒服,头脑里也闪过请假的念头。但又实在不忍错过与师友们相见的机会,就算什么话也不说,也感觉非常的美好呢。事实证明,那一天如果我没有去,一定会感到后悔的。坐在会场感受着现场的热烈氛围,那些动听的话语洗去了我内心的浮躁,使我的心很快回归安宁。杨老师关于“春之花信课程”由来的深情讲述,深深打动了我。那一刻我如同身临其境,看到了2015年初雪那天的夜景,落雪、明月、沭河上银色的波光,岸边朦胧的树影……我联想到张岱笔下的夜晚西湖雪景,也想到《竹舞》这首曲子中描述的月光、竹影、流水,我的心于是变得特别的宁静。我理解了杨老师做四季课程的真正用意,也明白为什么杨老师的文字总是那样优美真挚。自然和生活中的美总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我们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颗安静的心去观察和体悟。
在杨老师的引领下,这一年,我在专业阅读方面有了一些收获。一年来,我上交的作业及征文有四十多篇,加上几篇论文总结,总计有近十万字。这于我而言,是一次突破。这一年,我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感动于杨老师的引领、肯定。她给我们每个学员提供展示的平台,更给了我们温暖地鼓励和希望。读着她那些深情的话语,我感觉自己所有的辛苦都值得。感动于读书会同学的鼓励。戴老师、振环、丹丹、桂枝、李静、若水、瑞雪、琼琼、问睿……一想到这些可爱的人,心里就觉得特别亲切和温暖。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能跟着她们一起走向明亮美好的前方。
行走在远方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一年,我特别喜欢这句话。乡村教育的四季课程研修,使我的生活中有诗相伴,也给我打开了一扇窗,让我开始阅读更多的书籍,更多的教育专家走进了我的视野,远方的世界更让我充满了向往。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这一年远方不再遥不可及。在最美好的四月天,我来到了人间天堂苏州。在相城区实验学校里,聆听了三位苏派名师和作家丁立梅的作文展示课。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教学,展示了各自对作文教学独特的思考。我个人非常喜欢丁立梅的《从琼花说开去》这一堂课。她从一朵琼花讲到了琼花的传说,讲到了琼花的成长变化,讲到了对琼花的印象,一步步让孩子明白,要想写好作文,必须亲近自然,认识花草,看一看它,闻一闻它,摸一摸它,甚至尝一尝它。后来她在报告中又说:“真正的写作都是从心里流淌出来的,不必过分注重技巧与方法”,“我们老师要引导孩子热爱大自然,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
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很自然地想到了杨老师,想到了我们当时正在学习的花信课程。想到了自己在参加“拥抱自然”主题活动时的感受。关注自然,热爱自然,调动自己所有的感官用心观察和感悟,就可以找到最好的写作素材。“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一颗心对自然太过于迟钝,如何能够发现自然和生活之美呢?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悟又怎么能写出优美动力人的文字呢。
省特级教师、省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严华银老师在点评和报告中指出“写作课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老师要有优秀的语文素养,要有匠气、静气、底气和浩气……”王跃平、丁国斌、张五芳、刘恩樵和丁卫军等五位老师“中学生写作素养和中考写作”主题沙龙活动,也展示了个人独到的见解。能够参加这样高级别的教学研讨活动,感觉收获颇丰,它给自己今后的作文教学打开了一扇窗。
7 月份我又幸参加了在南京召开的省中小学校报校刊交流研讨会,收获也特别大。开始时我没打算参加这次活动,一方面感觉跟自己的语文教学关联不大,另一方面担心取不回“真经”,完不成校刊的编写工作。可是真正参与之后才发现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会上聆听了报业、作协专家周世康、朱铭佐、省委党校教授、社会心理学黄菡博士等人的专题讲座让我大开眼界。
这次会议上赢得掌声最多的是祈智老师的讲座,他是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人,能让人很快的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去。童年的伙伴、童年趣事,浓浓的亲情,打动着听者心灵最柔软的地方。这是一颗敏感的心灵捕捉到生活中最真的事、最真的情。平时作文教学中,读着孩子们写的那些缺乏童真童趣的文字,却不知从哪里去指导他改进,有时感觉很困惑。这一次祈智老师通过生动的故事,一点点道出了指导学生的窍门,让我如获至宝。
这一年除了参加几次外出学习培训,开阔了视野以外。在家门口也有幸聆听了远道而来的一些大师级专家的讲座报告。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周益民老师的精彩报告,每一次都是精神的盛宴,每一次都感动振奋。虽然这些培训学习并不一定能够使自己一下子发生太大的改变,可是它像一束光,能够照亮你要走的路,给你精神的激励。
坚守一方净土
这一年依旧守着黑马河畔这方小小天地,依旧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依旧有很多繁忙琐碎的事务。作为一名毕业班的老师,承载了家长和社会太多的期待,要对班级内55个孩子负责,不能松懈,也不愿松懈。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希望,每一个孩子都向往着的美好的明天。
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引领,这一年除了参与乡村教育家四季课程研修,我购买并订阅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王开东的《深度语文》、肖培东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李仁甫的《课堂的风景与语文的边界》、王君的《一位青年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这些书籍给我的课堂教学以有益的借鉴,也无形中提升了我的理论素养。
这一年我学会了用平和的心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些成长中的孩子,尽可能的给他们真诚的关心和帮助。在初三这个关键的时期,孩子们承受了更重的学习任务,更多的压力。面对孩子们的失误和慢成长,我不再是一味的焦躁,而是多了一份耐心,努力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鼓励他们和自己比,争取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在他们取得一点进步时,真诚的鼓励他们。
这一年我们始终坚持师生共读经典诗词。在晨读课上,我们师生继续诵读古诗、古文。不同于往日的是,我们从单纯背诵应试内容转向更为丰富的诗词天地。我引领孩子们收集与师生版课程相关的诗词,指导他们进行创造性的解读。我们一起诵读欣赏,我们一起分享各自的阅读感受。因为有了诗的润泽,那些晨读的时光,变得美妙起来,孩子们用自己的真情传达阅读的快乐。
我们也坚持师生共读共写活动,在整本书的阅读和写作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名人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简爱》……一篇篇读书笔记,一次次阅读分享的活动,见证着孩子们阅读的历程,传达着他们对名著的感悟。这一年我们依然坚持每学期写十篇大作文,每周写一篇周记。我们把优秀作文选出来编成作品集,我们申请了微信公众号尝试发表原创作品,孩子们反复修改自己的文字,精心配上图片,然后亲手在公众号里把它发表出来。我们一起修改文章,然后给校报投稿,给乡村教育家微信平台投稿,这些活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写作兴趣。
除了教学方面有了一定的尝试创新以外,我和同事一起努力下,出了第一期校报,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突破,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这也让我明白只要努力去付出,就算有困难,最终也可以把事情做好。另外我也尝试进行课题研究,在这方面我们学校也是空白,但在老师的指点下,我一点点的向前摸索,相信最终也会有收获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首这一年的走过的路,最大的感受是充实,没有虚度时光。前行的路上,也有过焦虑的瞬间,是沉下心来阅读,让我的心重新归于安宁;也有过疲惫的时刻,是师友们鼓励的话语,给我的心中再次注入了活力。回首这一年,更多的是感动,感动于乡村教育家的引领,感动于远方师友们的激励,更感动于孩子们的理解和陪伴。这一切使我没有理由停下前行的脚步,只能一路向前,期待在前方能够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