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篇这个app的分析文章,感觉似乎还不错,就下了准备体验下。印象中是pgc+ugc模式推荐一些值得购买的导购app。
在我进去前的预期是希望能看到一些有趣有意思的东西,能满足我类似逛街的需求,没有太明确的购物目标,发现一些有趣的商品。
总结下,电商类app用户进入一般抱着三类目标:
1抱着明确目标,知道自己想买什么的(要买个XX牌子的衬衫)
2有一定的目标,但不太明确(我想买件春秋穿的衣服)
3闲逛,可买可不买
对于不同目标,有着的操作路径。对于半糖,我觉得用户的目标一般偏3,有一定的2类的目标。
然后再考虑下,这类app的用户是怎么样的呢?
0看客
1女生偏多
2有一定闲时但又没太多
3对生活品质有一定的要求
4偶尔来看下
半塘:帮你买到好东西;我的生活态度
从slogan来看,这个产品的定位是帮助一些对生活品质有要求的大学生和白领推荐购买一些好物。
第一次进入一个文艺但无关的图片文字,关闭
接着看首页,包括不停在跳的banner,虽然不喜欢,但在电商app里似乎是大势所趋啊。
其下是分类,包括最新,最近,一周最热,和一些细分类别如读书和设计。展现形式是以大图和文字介绍。以精致的图片配合应景的文字介绍,还有赞数来吸引用户点击查看。从分类项的排列来看,细分类别的路径有点深,也符合进入前的预期,更多的是闲逛,想看下有哪些好玩,别人在看啥,买啥等。
文章详情页,有总的图文介绍,然后是半糖精选和用户推荐。这点比较有意思,相当于在PGC结合UGC,但内容主题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文章内部推荐就相当于一个列表,包括标题,介绍,图片,参考价;喜欢的人,评论和购买;购买跳转宝贝详情页(应该是淘宝数据接口)。但有点不足的在于用户评论太少,只有点赞,缺少足够的参考依据。说明在买完后的晒,这个回流上做的不够,但用户自己推荐的评论数量就多不少,这点可以考虑下原因。
动效比较轻盈,快速进入,然后结束有一定的弹动效果。
看下发现,包括广场,关注和搜索,
广场包括专题推荐和分类推荐,
分类推荐,从另一个维度来推荐商品。但不太好形容,应该算是某种具体商品类吧。例如热门推荐-手机,杯子,礼物,收纳;深夜食堂-泡面低卡芝士等等,从万千的商品品类中挑选出一些商品,聚类推荐,还是挺有意思的。但总的来看还是比较契合用户群体,这些东西,不是生活的刚需,即使有,也希望有更好的~
专题推荐一般是一个场景如书桌,“把屋子变成家”这种,然后在这个主题下,推荐一些相关商品。
不得不说,这两种推荐方式都是挺有心思的,从不同角度来推荐,契合不同用户的需求。尤其专题推荐,把用户代入一个场景然后通过场景去让用户思考,在这种场景下,我会需要什么,这样导致用户更加心动,购买的欲望大增。
关注这里一个内容出现的顺序是用户,图片,赞数喜欢分享等,标签,说明,相关链接,喜欢和评论。这样导致一个内容肯定不能再一屏内显示完成,而且图片和说明分隔很远,这样页面就看起来很乱缺少整体感。这里可以再重新设计下,通过组织,隐藏和删除来重新组织下内容。用户,图文,分类下移,社交下移结合评论,相关链接独立到评论上方。加强整体的卡片感觉,材质化。
中间的发送,可以拍摄和选择,然后对照片进行修饰,包括,滤镜,标签,贴纸;标签类别包括名称,价格,类别和链接。挺有意思的标签设计,标签的归类其实一直是个问题,这种解决方式也不错。还可以选择一个话题。发布后可以分享到微信。
按照原来的体验流程,接下来应该是分析产品信息结构,主要流程,但是我偷懒了,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