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完了一部纪录片《世界的孩子》,记录了樊登探访每国高中教育以及留学孩子的现状。
樊登以一名家长的身份和探访者的身份开始了这次的旅程。
1、迎合年龄特点的教育方式
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这里的高中学习虽然也不轻松,但是学校和老师会用尽可能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去享受学习。在一集里,一个正在那里读高中的中国女孩讲述了她们在课堂上发生的一件事情:一次老师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读完《笛卡尔的故事》这本书。有一个同学就非常正式的问老师,读这本书对我们的未来究竟有什么意义?
她说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未来的某天,你参加一个聚会,大家在一起聊天,又正好聊到这本书,而你正好没有读过这本书。
轮到你发言的时候,你却一句也说不出来,大家都尴尬地看着你的时候,你那时会怎么想?
你也许会想,我高中的时候,怎么就没有好好读读这本书呢?
哦,我真觉得这是一个很棒的回答。对于一个十四五岁还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答案说到了孩子们的心坎里了。相比一些站在哲学和命运层面上关于读书意义的回答,要来的更具有切实的效果与促进。
2.培养对学习具有自我驱动能力的学生
课程学习、体育艺术和服务社会是教育最基本的三个方面。他们注重孩子看问题的角度和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比你记住了什么样的公式更有意义。
在课堂上,老师通常会将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下去。
在一节历史课上,老师会让同学们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提出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最后写出论文,得出结论。
这种讨论式的授课形式以及逐层深入地探讨学习内容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培养学生们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强化这种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与自我驱动的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只给我一个小时的时间要解决一个问题,那么我会用五十分钟的时间来提问。”
3 为大学和社会培养真正的多面手
在私立高中的教育理念里,一个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将学生们的学术、体育与艺术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体育与艺术是申请美国大学名校的黄金加持。
哈佛招生官说,与其问什么样的学生符合哈佛的标准,不如说哈佛正在找什么样的人?
除了学习成绩以外,哈佛更看重的是,你将来在社会上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采访南肯特高中,一个以体育著称并且培养了多位NBA选手的招生主任时,他谈到了体育对孩子的意义:“即可以强壮身体,还可以融入团队,交到朋友。”
在团队中不断了解竞争与纪律,边界与自律。还可以学到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能更好地塑造自己将来与社会的融合能力。
樊登在采访一个综合性高中的十一年级的中国男生,他是这所学校的长跑队队长。
正因为是队长,会有很多同学想主动去认识他,他也因此交到了很多朋友。
他说在高中能当上运动小组的captain,是一件很牛的事情。在长跑队里,他不是跑的最快的,也不是学习成绩最好的,但他是最有凝聚力的。
在这所高中,最受欢迎的并不是超级学霸也不是学生会主席,而是一个运动小组的队长。
他们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和社交能力,他们重视体育锻炼,体育在这里是最好的社交。
樊登在反思自己的学生生涯时,他觉得我们的教育里维度过于单一了,只看重学习成绩,其实体育对一个人的改变是很大的。
同样,艺术在名校大学入取因素里也有着跟学术、体育一样同等的地位。
在走访一所这里最古老的艺术学校时,第一眼映入眼帘的视觉冲击是,视觉系的国际学生们在她们走廊里的巨幅图画,让人一下子就掉到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
在采访这里的招生主任时他这样说,“考察学术成绩与艺术成绩同等重要,因此也不会为其降低门槛。”
音乐系的学生们在这里不单单有对专业课程的系统学习,学校每周还会安排学生到社会性质的演出机构进行公益性表演。
在采访一个在这里学习乐器的中国留学生时,他说:“在这里我对音乐的理解会更加深刻一点。这是我原来得不到的”。
艺术高中的老师说,在进入大学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也会选择其他类科目,有的还会主修经济学等等。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对艺术的更深层次的追求。
通过学习艺术音乐,不仅培养了孩子们自律的品质,而且也塑造了他们可以用更加创造性的思维来认识这个世界。从而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感受世界的不同。这种创造性的思维与自律的品质,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学习与工作,都是你身上最突出的品质,也会受用终身的。而这也正是常春藤盟校所最青睐的学生的品质。
4.塑造孩子的世界观
在对波特女子高中的采访中,校长曾这样说“要改变世界,首先要看过这个世界。学校会安排11年级的女生由学校资助到其他国家留学三个星期。
学校会强调塑造孩子们的眼界,培养一个见多识广,果敢、智慧的人作为这所高中的使命宣言。而只有看过了这个世界,才能了解自己是谁,自己生在什么样的文化里?才能知道自己的文化在他人看来是什么样的,才能包容其他的文化。“
这部一共只有七集的纪录片,让我们可以站在一个多维度的视角,来俯瞰其他国家高中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以及如何跟当地的大学顺利接轨。
就像纪录片开头时樊登所阐述的那样,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我们所要面临的最复杂的问题。而这样难搞的问题,也不会因为我们将孩子放在那里,就可以一蹴而就的。
无论是作为一名想把孩子送到国外学习的家长,还是根本就没有这样想法的家长来说,这部纪录片都是一次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机会。
而作为我们自己最重要的引领者-家长的眼界,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以及对成长真正意义的诠释,也是决定孩子最终是否具有成为独立人格并能融入社会的关键因素。
如果在看过《世界的孩子》纪录片之后,我门自己能够心平气和地反思对孩子的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为什会出现?到底是我们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如果可以找到问题所在,也许我们在面对孩子的教育的问题上的焦虑就会少很多,而孩子自己也会拥有更多关于成长的美好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