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儿时“舞枪弄棒”的日子
乾州蕞娃
作为一个70后,在我们小时候的生活中,看到的影视剧就是《小兵张嘎》《敌后武工队》《地道战》《乌龙山剿匪记》《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这样一些军事题材,所以在我们的游戏生活中,免不了学习模仿这些影视剧中的英雄们舞枪弄棒的生活片段。
当然,对于我们而言,这枪可能是红缨枪、也可能是“链子枪”、还可能是家长手工刻成的木制驳壳枪,或者自己做的“折纸驳壳枪”。最好的是“链子枪”,最差的就是用玉米杆做成的枪了。
你可别说,当时哪怕就是扛着玉米杆做成的“枪”,我们也是非常自豪,仿佛我们都变成了英雄和敌人拼杀在战场上。印象中双枪李向阳是我们最崇拜的偶像,所以能够有两把枪的就是每次的战斗的正面人物,是队长。当然也有时候队长是由那些大孩子来当的,他的双枪也有可能是征用我们小孩子的。不然的话,他就不和我们玩了。这时候,我们心中纵是有千般的不舍,也只能乖乖的交出自己的手枪,换得一个匪兵甲的角色。
链子枪和木制驳壳枪,是需要一定技术的,而且链子枪的原材料也很难找到。所以,这最受欢迎的就是纸折的驳壳枪。几乎每个男孩子都有过折纸质驳壳枪的经历。具体的工艺我在这里就不在赘述,大家可以在网上找一下,我当时是从西瓜视频网站上找到的,原创作者为手工生活坊。
舞枪弄棒的日子之所以那样令人怀念,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儿时所接受的散养的教育方式(现在的孩子所接受的是圈养的方式),所以我们有更多的机会玩耍嬉戏,我们的天性才得以释放,我们才有可能野蛮其体魄,我们才没有变成豆芽菜(虽然生活艰苦)。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比现在的孩子要幸福一千倍。我不敢想象现在的孩子如果是那样的生活条件,他们会不会变成豆芽菜?
现在的孩子真的很辛苦,特别是最近我听说有些幼儿园在线上教学的时候要求孩子们每天早晨7:00钟起来就开始打卡,到晚上打卡还在继续。用打卡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生活,来证明自己的光阴没有虚度,我觉得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尾巴,是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的极端表现。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没有人禁止。或者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没有令行禁止,不得而知。
原创不易,转载分享请标明出处,敬请合作。
平台编辑:刘立军,笔名乾州蕞娃,又名终南鲁人,初中语文教师,性木讷,爱文学。俯仰天地间 ,自知无所愧。
展示生活中的美好,记录生命历程的每一次真实,每一份感动,这里是“行走在乾县”,欢迎您的参与,欢迎您的关注,点赞留言,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