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喜马拉雅听林文采的《心里营养》。内心深切感受到以前学习教子之道只停留在皮毛,没有走到孩子的内心。现在明白,只有把自己放到自家孩子的年龄,才能体验到孩子的心情。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性格,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征,真实的走进孩子的内心,和他共情。慢慢也就理解了孩子,其实他们很不容易。
青春期孩子处在孩子和成人的过渡时期。他们有需求,物质的、情感的。家长也要适当满足他。得到满足后,才会有动力和能量,做他该做的事情。
近来似乎对于孩子的成绩有些担心,嘴上说放下了,其实潜意识并没有真的放下。在我的课堂中,一旦看到某个学生心思没有完完全全在课上,而是敷衍了事,顿然发怒。以前这样的事情不太多,估计是把我对自己孩子的看法投射到了学生身上。倒是很快就能觉察到,学生们也能感受到我的不淡定。有时跟一些过来人讨教育儿方法,其实真正的目的还是要改变孩子。我知道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谁都不行,即使自己的孩子。那么唯一能做的是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多给他温暖和关爱。上个周日,去给儿子送衣服,顺便带了一些零食,儿子非常高兴。看来他依然需要关注,依然盼望家长看到他。即使个头很威猛,他依然是孩子!感恩孩子让我反思、成长。
在悟阶段从小女孩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