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秋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小时候,每当中秋节的时候,母亲总是会哼唱这首歌给我们听。我家过中秋眉毛饺是必做的。
小时候,家里的饺子皮都是我奶奶手擀的。擀饺子皮前要做好多事。
首先提前几天要把家里的小麦淘洗干净,放在大太阳底下晒,等麦子晒干后,爷爷会用一个干净的布袋装麦子,然后背着半袋子麦子去磨坊磨成面粉。加工好的面粉白白的,用指尖捻一下,滑滑的,细腻得很,一股麦香味,还没做呢,我就想吃了。
在爷爷碾粉的这个时间段里,奶奶会用盆子盛一大盆的水,把干净的毛巾浸湿拧干反复擦洗家里的那张大八仙桌。水脏了换水,直到把八仙桌擦得如新的一样。奶奶还拿出一根两米来长的擀面杖,也擦洗干净。再准备一个大盆子准备和面用。
等爷爷把面粉扛回家后,奶奶拿了一个勺子,舀了好多勺粉倒在盆子里,然后她吩咐我帮忙倒温水,她来搅拌。我小心翼翼端着大水杯,轻轻地往面粉里倒水,只听奶奶说:“再倒,再倒。”我就接着倒,奶奶说:“好了,停!”我就放下水杯。奶奶先用筷子把面粉搅拌成絮状,然后伸出双手开始使劲地揉面。因为和的面粉多,所以揉面不是个轻松活,籀过去,拽过来,翻、转、揉……面粉团由原来的松散状变成团结的一团,由原来的粗糙状渐渐变得光滑发亮了。
接下来就来到擀面这一步了。奶奶往桌上撒一些干面粉,抹一抹,然后把揉好的面团放在八仙桌上,操起长长的擀面杖,先往杖上也抹一些干面粉,然后用擀面杖压面团,往前、往后、往左、往右不断地推,面团渐渐展开了,不过这时的面皮像西瓜皮那么厚。接着奶奶往这个厚面皮上再抹干面粉,擀面杖放在边上,慢慢地卷起面皮来。等所有面皮都卷在擀面杖上时,奶奶就开始不断地反复地往前推滚,只见这面皮在擀面杖渐渐变宽变薄。等到面皮有擀面杖一半大时,奶奶在桌上继续撒层干面粉,然后把卷在擀面杖上面皮缓缓地舒展到桌面上。面皮薄了很多,但还不行。奶奶照之前的擀法,往面皮上撒层干面粉,接着再把面皮卷在擀面杖上,不断地擀。如此反复几个回合,皮子越来越大,越来越薄,最后把整个八仙桌都占满了,终于成功了。接下来就找来几个小碗,碗口往下使劲一压,一块圆圆的饺子皮就诞生了。这么大一张皮子,我们扣下了几十个饺子皮。多余的边角奶奶说炸来吃。
奶奶端出之前熬好的豆沙,红黑中带点糖的晶亮。我偷偷用手指蘸一点往嘴里一塞,一股甜味直沁心脾,身上每一个细胞都被激起来了。开始做眉毛饺了,只见奶奶拿了一块皮子,用筷子夹了一小块豆沙放在中间,然后两边的皮子合在一起,用大拇指和食指捻出花边来,一个就做好了。我也学着奶奶的做法做,可是卷花边总是卷得不漂亮。奶奶又教我几种收边的方法,一种用碗的边来压,一种找来几根筷子,用筷子头印压花边,一种找来一枚硬币,用硬币的边来压花边。就这样,我们做了一个又一个弯弯的眉毛饺。
最后一步就是油炸了,一只只眉毛饺在油锅里漂浮着,一会儿工夫,两面金黄了,奶奶把炸好的放在一个篮子里,待凉一会儿,性急的我就拿一个开吃了。“喀嚓,喀嚓。”清脆的声音响起,嘴里一股香脆和甜味,真的好美味,我往往一连吃上好几个。
中秋节的晚上,八仙桌上供着眉毛饺、菱角、苹果、梨等,点着香烛来供月神。我们一家老少在月亮底下,边赏月,边聊天,边吃着眉毛饺,这样的中秋真有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