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有云:“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所谓春韭,是早春嘉蔬之一。
最嫩的是韭黄,又名黄芽韭,更是早年间最珍贵的风物。
康熙时柴桑《燕京杂记》云:“冬月时有韭黄,地窖火坑所成也。其色黄,故名。其价亦不贱。”
现在物资供应丰富,温室培植的韭黄菜市场上随处可见,价钱也算公道,一般老百姓都能承受得起,但味道却大不如从前。
小时候见过农人在向阳的韭菜畦上,厚厚地铺上一层烂草、马粪等,春天稍一回暖,地气上升,便可以长出肥嫩的韭黄。
曾以为韭黄是新品种,后来才知那是自己的想当然耳,它就是韭菜,只不过栽培方式比较特殊。
韭菜只要不经过光照,不形成叶绿素,就会长出了黄白渐变的漂亮色泽的韭黄。
跟韭绿相比,韭黄肉眼可见的柔嫩水灵,嚼起来没有纤维感。
更妙的是,褪去了韭菜原本的辛、辣、冲,出现了一种混合了木质香、青葱香、兰花香的气味。
北方人是很爱吃韭黄的,韭黄炒鸡蛋、韭黄肉丝,自然都是美味。
如果做馅,猪肉韭黄,包饺子、蒸包子,也正是小康之家待客的高级茶饭。
而最引远人相思的则还有“韭合子”,把面和得软软的,把猪肉韭黄馅拌好,把面擀薄,上面多摊点馅,再盖一张皮子,用大碗翻过去转边一按,去掉周围的面边,正是一个皮薄馅多的韭合子。
加油在平底铁锅中烙熟,焦香四溢,一吃满嘴流油,那味道之鲜美,只有能干的家庭主妇才做得出。
再大的餐馆,不管什么堂,什么居,总是做不出这样好的美味来。
总记起在河南洛阳吃过的特色早餐驴肉汤,这汤出锅前是要放一把韭黄的。
正是这把韭黄的画龙点睛,使得驴肉汤更加鲜爽浓郁,口感丰富立体,至今回忆起来仍口齿留香。
最近常做一道开胃素菜韭香口蘑。
这道菜的灵魂是荤油,首先要切几片五花肉入锅煸香。
亦是换成腊肉、腊肠,也妥妥的,还多一层咸香。
口蘑本身鲜甜多汁,翻炒后多了一丝油润。
临出锅前撒一把韭黄,高温加持下,香气往上攀了不只一层。
用来佐餐,不知不觉中会吃下一整碗米饭。
一道佳肴,不止是一道“菜”。从食材到美食,不仅经历种植,捕育,收置,调味,烹饪,等吃到那一刻,除了美味,还有心意,审美,人文,故事。一个愿意沉浸在美食中的人,是可爱又暖心的,对美食的讲究与用心,便是对生活之态度。
美食家蔡澜曾经说:“如果你觉得生活食之无味,那就好好做一顿饭,你会发现人生的酸甜苦辣都在里面。”
所以,从明天起,不管生命中发生多大的事,我们都要关心粮食和蔬菜,好好做饭,好好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