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好是低级的生存策略,关心才是自由的能力。
圣诞的时候,收到了一个礼物,是朋友自己缝纫带扣的毛巾,我把它放到洗碗机的手柄上,用起来很方便。受到启发,我自学了缝纫技术,然后就开始慢慢走向掌握另一项新技能的路上。为此,我发信息感谢了这位好友。
每次过节给老师送贺卡,我都在想,送出去的礼物一定不能是用来控制老师对孩子好的手段,而是真的很感谢她对孩子的关爱和付出(要看大环境)。
即使成长环境多优越,人在童年都很脆弱,为了生存,会本能地发展出很多“本事”,这些“本事”会不自觉地以命运的形式跟随人的一生,如果能有幸认识自己,有自我觉知的能力,就越能摆脱那些越成长越成为负累的生存技能,比如,讨好。
你到底是在关心还是在讨好?
讨好,心理学书籍都有专业的介绍。我想把它和关心这个概念放在一起比较,是觉得它们从表面上看很相似,我们都有大量的接受礼物和送出礼物的经历,应该能感受到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的。之前和朋友分享,什么是“丰裕富有”的感觉,应该是和钱相关性不大,在物质上没有太多的需求(如果环境中少有炫耀性消费群体,物质会回归本来的功能)、安全感多一些吧。
没有比较和相对安全的时候,人才能思维慢动作地观察自己和周围:
讨好和关心最大的区别应该是:前者是生存技能后者是个人发展吧。更具体点:
1.是否需要认可。
讨好人格的人是无法肯定自己的人,所以希望别人清晰地表达对自己的认可。比如,在工作中,需要老板肯定;在婚姻关系中,需要配偶肯定;在一般的社交场合中,需要别人表达喜欢跟他/她待在一起。
而真正能关心别人的人是不需要别人肯定或者认可的,他们会真诚地的让大家开心,如果得到积极回应,他们会很高兴,如果没有,他们也会自在地生活,不受困扰。
2.是否认同自我。
讨好人格的人会不断地调整自己以满足别人的愿望,他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在特定的场合中的需求,因为他们永远都不允许自己先考虑自己的需要。
一个天然地会关心别人的人是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哪儿、自己的渴望。有能力不纠结在是否因为一件事只是让别人高兴与否而选择去做。
3.是否有自私的动机。
讨好人格的人反而是非常自私的,他们是想让别人开心,但是他们会把别人的满意和自我的价值联系在一起,愉悦的感觉指向自己。
真正的关心则是暂时把自己的需求放在一边,帮助别人主要是因为想做对的事,而非仅仅因为让自己开心。
4.是否有界限感。
讨好人格的人会放纵自己被人利用。他们会把看上去挺容易相处的自己置身于被人利用的环境,他们不会说不、不会拒绝,完全不会设立界限以保护自己。
真正能关心别人的人则是对自己生活有掌控感的人。如果能让别人高兴,他们会提供一些方便,但是如果觉察到自己受到不公对待,他们会及时退出、划清界限。
5.是否有更大的格局。
讨好人格和真正关心者看世界的角度不同,讨好人格视世界为一个危险的地方,他们会尽其所能避免各种冲突。而真正的关心者不会因为要自保而给予爱和关心。
快过年了,到了送礼密集期,在送礼物之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是在讨好,还是在关心?知道了答案,选礼物时都会轻松很多。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