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主播也成为了一个新型行业,网络主播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肩负重要职责、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良莠不齐的主播队伍、质量参差的内容信息,也给行业秩序与长远发展带来隐忧。其中,特别是法律、财经、医疗等内容因贴近民生,直接关联公众认知、个体安全,亟待提升专业门槛。一些非专业法律人士开设账号,对法律内容解读有误,造成公众对法律认识的偏差。“术业有专攻,专业人士更具信服力。”法律类主播“持证上岗”,可有效避免对专业性信息的误读、不合法信息的传播。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一是公众缺乏专业意识。部分公众在日常生活中,习惯性地将观看抖音、快手短视频等作为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对其中金融、法律、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几乎也是全盘接受,不加辨别,默认其为权威信息。二是主播存有侥幸心理。当前一些个人或机构借助互联网平台的虚拟性、动态性以及非面对面等特性,将互联网空间视为“法外之地”,以打擦边球的形式伪装成专业人士在平台开展直播,进行诱导性的推荐、交易乃至诈骗等违法活动,给行业秩序和长远发展带来种种隐患。三是平台追求流量经济。一些平台对网络主播群体提出了专业认定的相关要求,但是受激烈市场竞争、抢占用户、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粘性等因素影响,在具体落实审核过程中容易流于形式。因此,在追求注册用户规模、做大平台流量、实现流量变现的影响下,平台容易打折扣式地履行应尽义务。
要解决这种情况,我认为一要加强公众定向引导。网宣、公安、文明办等部门应以“合理用网 善用直播用好网络”为主题,引导公众在观看专业类主播直播时优先选择获得官方认证的主播账号。同时,还可以联合各直播平台,开展“优秀专业主播见面会”的系列活动,通过进社区、进园区、进厂区等,面对面与直播用户交流,介绍网络直播侵权案例的维权方式、路径等。二要加强平台合规管理。在规范网络主播专业化方面,网络直播平台应更好发挥审核和备案作用,要求主播据实提供医疗卫生、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等方面的资格证书、从业证书,并逐步与其他官方认证平台建立机制化的核实渠道,切实封堵主播资质材料弄虚作假的漏洞。同时,各直播平台对查实或有风险疑问的主播,应适时做出封号、中断直播、限制推荐等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