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很迷惑,在收入不稳定且不高的情况下,父母辈是如何存下钱的?
后来发现其实就是习惯性节约,吃穿用度一点不浪费,物尽其用,久而久之,就省下了钱,有了存款。我虽然也不铺张浪费,消费比较理性,但相比起来,存钱比例却比不上父母。开始记账后,也开始有计划存钱,但每个月看账单,恩格尔系数还是挺高。
我们生活习惯不同,消费观差异也很大。
比如,妈妈每次买衣服都只买便宜划算的,经常购买几十块百来块的衣服。我买的厚外套几百块,在她看来一点不值当,虽然我说我的衣服都是要穿很多年的。
比如,今早要陪她去医院,我们两个大人,带着侄子侄女两个小孩。为了早点出发,我提议去小区外的早餐店吃粉,结果妈妈说早餐店吃碗粉要十块钱,不划算,不如在家煮面条吃。妈妈还想着要不要坐公交去医院,带着小孩出门实在不便,我直接安排来回打车。
对于父母,能在家解决的,基本不会在外消费。就这样,衣食住行各方面时刻践行节约的原则,他们才存到一些钱。
对于父母的消费观念,我无意指摘。我们一起外出,花销都由我来负责,偶尔也尽力让他们“奢侈一把”,买点好吃的好穿的。虽然他们嘴上说着又浪费钱了,但他们应该心里还是高兴的吧,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