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人处世的书籍汗牛充栋,包括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和老外的心理学、成功学、社会学,但是读了之后仍然感到困惑:朋友越走越远,背叛家常便饭,小船说翻就翻。甚至,就连自己的家人都表现出憎厌,孩子也“越来越不听话”。
有了社交工具之后,情况让人大跌眼镜:微博论坛由路人渐成朋友,朋友圈由朋友渐成路人。甚至,罗尔事件、宝宝情变、德纲撕徒、银行潜规则等被刷屏的花边新闻最后靠朋友圈的私聊记录为凭。这就变得有些可怕:朋友圈私聊内容,刚开始谁会想到某天会大晒于天下?原先老祖宗告诫我们,在公开场合不要乱讲话,私下可以说。可是这个理论现在不灵了,私下说话更TM危险!
你对亲人、朋友、同事、客户私下说的某句话,说不定哪天成为铁证。到了撕逼时刻,仁义礼智信全都没了,只剩下赤祼祼的愤怒。
很多人知道了某个“秘密”,不说出来心头难受,所以私下说:这事你表告诉别人哈。那人说:不会的。结果往往就是那人迅速告诉了别人。这些行为无关道德,只是一种心理罢了。多数人不愿保守所谓的“秘密”,是因为自己觉得不分享出去装着难受,有时也是无意识的。所以,当说“我不会告诉别人”时是真心的,但是遇到“相信”的人,也这样告诉别人:这事你不要告诉别人哈。结果,本来还算隐秘的事儿,通过个体管道的迅速传播,比发在网上的传播还有效。
假若这个秘密并非什么生死悠关的大事,还好说。一旦兹事体大,悔之晚矣。然而谁能做到真正的守口如瓶?人生漫漫几十年,不可能不交朋友,更不可能不管亲人。有什么简单易行的办法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呢?
其实只有四个字:若即若离。
人不可独立存在,家庭和社会两大关系必须处理好,才能有所发展。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年龄越大,朋友越少。年轻时吆五喝六宿醉不归,年老时形单影只亲近田园。这是必然的。
事实上,你与闺蜜、发小、战友、同学越亲近,越有可能让人抓住把柄。你交的朋友越多,看似机会越多,实际麻烦也越多。社会关系的确是生产力,但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贪腐牵连案,往往一端就是一窝。到不了周薄的层次,反咬概率是99.99%。发过的誓言,保过的密,到了紧要关头都成了交换的砝码。真正的那种割命之交,几乎都是传说。
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告密。这种文化现在仍然存在于学校、单位甚至家庭中。老师为了掌握学生情况好“管理”,通常会通过找某同学谈话的方式了解别的同学;单位领导,往往亲近那些告密者,因为要掌握情报好管控;家庭中,成员也经常会把自认为是秘密的事情向家长或权威者报告。这些情况被看作是“正常”的,往往先入为主定性事件,造成很多矛盾和不可追回的损失。
应对这些复杂的情况,应当采取“若即若离”的原则:不说别人坏话,也不告密。不告密,就是少知密。当有人悄悄告诉你什么秘密时,最好打断:我不关心,也不想知道。因为如果你知道了,权威者问起,你是说还是不说?而要减少对秘密的知悉,就要淡淡相交。想淡淡相交,就必须从心底搞清楚:人与人之间没有距离,就看不清对方,也不可能产生美。
那么,至亲之人是否也要保持距离呢?答案是肯定的。就算是自己生下来的孩子,TA也是个体的人。如果一位妈妈太亲近孩子,就容易造成溺爱,或是干预过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情感是柄双刃剑,一旦付出过多自然产生等量的回报心理,全身心的投入只宜对自己毕生追求的工作或事业,在情感上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
当然,也不必“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若即若离的要义,就是一个“度”字。所谓度,就是距离的把控。有的亲密无间是假象,经不起检验的。有人曾做过试验:在朋友圈晒自己得了绝症,需要朋友帮忙。结果平时晒张图都出来点赞的人却不见踪影,而无事不联系的人马上来问需要他做点什么。所以,社会关系虚实相间,太过自信往往大失所望,宜平常心待之——别人不欠你什么,愿帮要感谢,不愿帮是常态,不宜期望过高。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如何来把握这个“度”?
1.控制数量。滥交泛交牵扯精力,就像一个人学艺太多肯定不精,随着年龄增长要调整社交范畴,所谓同学战友老乡无非是机缘巧合曾在一起罢了,不要在情绪和精神上绑架别人,你认为好的别人可以认为不好。
2.减少是非。一旦发生是非,就要远离。特别是各种帮派团伙,慎入。别人发生纠纷,就算调节也要适可而止,免得卷入其中惹火上身。不说别人坏话,不偏听偏信,有自己的定力和判断,事情还在发生不轻易下结论。
3.有限帮助。帮助别人是美德,但强迫帮助别人或是过分帮助别人就是罪恶。常见有的凤凰男或凤凰女背负沉重负担,恨不得包干到底,结果养懒了别人不说,受到帮助的人仍嫌不足,或是认为帮助不够公平,恩中招怨。
4.独立思考。天下之事真假难辨,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清醒认识。网络世界也好,真实生活也罢,显现出来的都是露出水面的礁石,水下的情况除非深潜不易发现,不能只看表象。“让它飞一会儿”是个不错的招儿。
5.立身为本。你没有能量,所有的社会关系都是虚的;你有能量,社会关系自然形成。所以关键是自己是谁,到底有无真才实学。与其花时间讨好接近别人,不如潜心学点真本事。人有生存之本,少点社会关系也无妨。
魏武帝曹操曾对妻妾们说:你们平时多学点针线活,我死后没人罩着你们,还得靠自己的本事求生存。这是一位智者的良言啊。说到底,谁也靠不住,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世界上只有一个人可靠,就是自己。
所以,社会关系不能没有,也不能真指望。知度而为,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就能少惹尘埃,进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