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澳洲,还是欧美发达国家,这个问题很多人在选择国家时对自己的新生活都会展开无限畅想。这个时代太多人都出过国了,其他国家并不神秘。各类信息,网上都有,也都能查到,所以调研一番后,年轻的留学生会想,国外的书再难念,也没有高三那么苦啊,没问题!出国打工的会想,国外的工作再难找,人那么少的地方,竞争没那么激烈,每天应该压力小很多,没那么多关系应酬,也没有尔虞我诈;投资移民来养老的会想,我有这么一笔钱,享受国外的空气,交通,福利,开个小店给自己弄个身份,后半辈子无忧无虑...
以上三种居留方式,不代表全部,但是代表很大一部分中国人了。中国人在澳洲到底生活的好么?我们在澳洲受欢迎么?我一点一点说。
教育-出国念书的娃很辛苦:
听得懂么?
留学荷兰的时候,我念本科,头4个月根本不知道老师在说什么。欧洲学校更鼓励学生参与自己的意见。所以你课上不发言,就没有分数,直接影响总分平均分!压力徒增,我的身体出现了很大状况,体重也骤减骤增。来到澳洲,大课多了很多,反正没太多你必须要发言的时候,那么英语就变成了可以听懂,不一定要说的流利的东西。在澳洲,中国人大部分都念了会计等移民列表内专业,结果99%的同系同学都是中国人!大课远看过去全是黑头发。那么第一开始想象的,一大群黄头发的外国人和你勾肩搭背,喝酒喝咖啡这种情况就很难出现。你第一开始想像的,没有高三苦,很多人也都不敢苟同了。这种一个不小心,连作业截止日期都错过的日子,殚精竭虑。有的课需要做presentation(幻灯片演示演讲),准备多久,都被澳洲人小组分分钟比下去,高中去的哪个国内名校,高考考了7000分,到了这也没用。
这里丝毫不是讽刺这我们中国人不够包容当地文化,不够努力!我们挑战了自己,站在了国门之外,买个菜都琢磨半天的时候,上课两个小时听懂10%的时候,只有同命相连的中国同学能理解你的痛!
学得到就业技能么?
客观讲,澳洲的大学即使是“八大名校”,会计,金融,其他商科,和很多其他学科都是市场经济行为。学校都是在做生意,政府减少教育投入的时候,学校大量招收国际留学生(学费是当地学生的4倍左右),设计的课程很多非常重复,标准朝令夕改-----如果你不够努力,时刻挑战自己,很难在毕业时提高英语,结交到任何澳洲朋友,学到真东西。如果想学东西,你付出努力可以学到,但是普遍问题是,对接下来的就业没有直接帮助!
你可能说我武断,那么以我自身为例,市场营销硕士毕业,荷兰加上澳洲五六年的英语学习,加上回家就是个澳洲男友朝夕相处,所以口语不是问题。找工作足足找了五个月,但找到了全职,已经是奇迹!工作对口,小型澳洲私企,市场专员一枚,线上宣传,线下客户管理…(念硕士前在北京五星酒店一年市场工作经验)结果我什么都不会!连个电话都接不好,脸书,推特,谷歌分析,从零学起!和老板沟通,和客户建立关系,热情有余,专业不足!
就业问题-我们赢得了当地澳洲人么?
我最近读了Griffith大学Richard Hill博士写的一本Selling students short的书,大量事实摆在面前
主要观点就是,澳洲包括八大名校,过分市场宣传,忽略教育本职,扩招国际留学生增收,忽略传授企业需要雇员具备的技能和知识。不可忽视的是,现在连澳洲本地人找一份全职都很难,很多人毕业了在餐厅/超市里打零工超过一年甚至数年。不是因为当地企业没有空的名额,实在是空着也不愿意要什么也不懂的毕业生。不要过分想像澳洲是公平的国家,他们也会首先考虑本国选民的就业问题。签ChAFTA中澳协议的时候,两党最大的争议之一就是中国人会不会占取澳洲的工作机会。(以下图片为Members of Australian labour unions march in protest of a Free Trade Agreement (FTA) with China in Sydney on July 31, 2015. Picture: AFP / Peter Parks. 澳洲工会在悉尼组织游行,反对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因为认为协议会使中国人得到澳洲的工作岗位。摄于2015年7月31号,悉尼。)
悲观的说,建议中国留学生出来读本科,硕博的,一定做好抗压准备。这将是一个不一样的高三。很多留学生,毕业前后到了试婚年龄,在澳洲组建家庭,养家养孩子,将来计划将父母接出来---生活压力很大。英语能力并不足以和当地人抗衡,就业时会先找餐馆,做10块澳币左右一小时的苦力(法定最低兼职工资每小时16.8澳币)。一做就是几年的都有。我很庆幸找到了全职,立刻脱贫致富说不上,起码经济独立了,但是超市里买蔬菜,鸡蛋,都是首先考虑马上过期的打折货。租的房子条件一般,一周的开销(我和男友平分后)含水电气要150澳币,合下来不买衣服,零食,不旅游,不养车,基本花销是1000澳币/月。阿德莱德平均工资年薪 48,380澳币(我年薪37,500澳币)。生活成本比悉尼墨尔本小得多。我的生活,个人认为是在舒适那一档(我有一块觉得像有一万)。但是很多中国人可能要在挣扎那一档,除非你是官二代,富二代,...二代...
参考澳洲国内各个城市的生活现状请看(英文)澳洲各个城市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