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十八年来,父母的婚姻到底算不算爱情一直是我心里的疑团。
有父母同在的场合,几乎充满着争吵。不是我的理由太过孩子气。只是在我眼中这不幸的婚姻实在没有持续的必要。
说说他们戏剧化的相识吧。母亲说当时是大伯替父亲来提亲,在大年三十。当时还未在村里站稳脚的外公外婆并不敢在大过年的时候回绝人家。这样就草率的等来了要订婚的消息。我想这其中一定是有故事的,但是母亲不愿意说。因为母亲曾说过,她结婚的时候外公外婆都不愿意,我的奶奶也不愿意。我难以想象一个双方父母都不愿意的情况,怎么儿女就结婚了呢?至于后来,我也听奶奶说过,当时订婚第二天一个三明的女孩子来家里说愿意和我父亲在一起。这样的乌龙事件,到底该叫谁负责?
我印象里最早的吵架是我还在读二三年级的时候,那次严重到大家都动手把家里的东西都砸掉,冲上前就要扭打在一起。后来怎么解决的我也不知道,只记得第二天我在房里看到了母亲写的离婚协议书哭了很久,还要假装自己什么都不知道的躲起来。大家都会说婚姻的最大不幸是孩子,当时的我别扭得不想和父亲睡一张床(当时租的小房间里只有两张床,我的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一起睡),不想和母亲同时吃一碗菜。
三年级结束后因为一些原因我们和母亲回到了老家。因为很长的一段时间都是和母亲生活,我的观念慢慢倾向维护母亲。我的母亲属于那种典型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在我慢慢长大后,她找到了一个宣泄口,她开始和我说父亲的事,和我说刚出生甚至她刚结婚的事。我为她心疼,为她愤愤不平。特别是有天晚上,我看到独自在阳台哭泣的她,我慌乱的转身,特别难受。我做不到平静的安慰。于是,在我懂得事情后,我就一直想不明白过得这么累为什么不离婚。拿着我为了孩子我要忍着的借口,是何异于泰戈尔说的“人人手持心中的圣旗,满面红光走向罪恶”。
大家都说人的观念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的确是这样。等我慢慢开始理解父亲是在很久之后。母亲之前常问我:“我和你爸是谁错了?”我说不出对错,不是因为感情没有对错而言,而且真的每个人都在错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母亲说父亲总像个孩子,永远活在自己的幻想里。母亲给不了父亲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而父亲给不了母亲一个沉稳男人的臂弯。如果我是男人,我也忍受不了一回到家,是充满钱这个话题的讨论,也忍受不了回到家自己的女人在忙这忙那,毫无说话的时间。
过年那段时间,母亲发现父亲手机里有和一个女性的聊天,是事无巨细,甚至到了每天需要打电话的地步(当然这是母亲和我说的)。母亲说:“你爸出轨了,就是和那个XX地的女人,你还不多给你爸打几个电话,到时候他就被人带走了。”刚开始我很难受,我见过听过身边很多这样偷腥的男人,但他是我爸。我甚至在知道这件事后,不想再和父亲多说话,而我母亲的态度却是你快去巴结你爸吧,不然你就没钱读书了。后来我见着母亲冷嘲热讽的和父亲说过这件事,父亲也开始解释说是和那个女人的老公很熟悉,经常吃饭这样的话,我也见过父亲当着母亲面和她视频叫上我们一起,也看到过父亲把在她们家吃饭的照片拍给我妈看。而我的母亲,她觉得这是挑衅。
《唇诺》这篇文触动我的不仅仅是主角间的爱情,还有施言父母间的关系,施言曾经说过,如果我爸找的是能够理解她的女性或许我会原谅他。一个是自己也受不了的亲生母亲,一个是自己很理解的父亲。我们不希望见到两败俱伤,但也不想他们互相隐忍。我不能说有施言那样的胸怀,但其中的纠结却真的被点明。
曾经有个人说过一句话,大抵是:到底是完蛋的家造就了完蛋的我,还是完蛋的我成就了完蛋的家。听到这句话后,我也思考了很久,但至今我仍没有结论。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想,我将来要是过得不幸福,我肯定不要结婚。我宁愿当个不婚主义一辈子,也不要这样凑合的充满隐忍的婚姻。
我看不懂人心,更看不懂父母的婚姻是不是爱情。父亲每每喝醉都下意识的打电话给母亲,哪怕往往都要吵一晚上。我不知道那句话——“男人喝醉时往往打给自己心爱的人”这句话有多少可靠性,但是事实证明我的母亲很烦。而我的母亲,在我父亲回来的日子,尽管还是要吵上几句,但都会穿得好看些。尽管刚刚还在为喝酒的事情吵架,但转身就会吩咐我们去送茶。我看不懂父母间吵吵闹闹的婚姻,但最终学会了习惯,学会了不到打起来可以冷眼相观。
很早前,母亲对我说过,我和你爸的婚姻故事很长,你以后都可以写本书来记住了。小女才学疏浅,是写不了书了,这篇文章就道出我的心声,也算是完成母亲当年所言。
其实,我想要的只是幸福的家,或者,只有不争吵。
舍繁
2016.09.15
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