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告别选择障碍?
真实的决策,往往都是充满纠结的。决策,就是要在看起来各有优点和缺点,没有明显好坏差异的几个选项中做出选择。
第一招:设立反对派
1. 感情用事,有时源于过度自信
当我们特别想干一件事的时候,我们会产生“确认偏误”,就是只能听得进去正面的意见,听不进去反面的意见了。这往往是过度自信的结果。
2. 蓝军部队:奉命唱“反调”
当你特别想干一件事的时候,尤其是如果这件事能给你带来感情上的回报,你就可能一意孤行。那怎么才能阻止这些被荣誉冲昏了头脑呢?这就必须建立反对派。
每个决定,都要特别设立反对派。如果听过所有反对理由之后,你们还是决定要投资,那这个投资决定就可能是比较靠谱的。我们一般的个人决策是不是也需要“蓝军”呢?找几个朋友提提反对意见,帮你用理智战胜情感,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叫“求骂醒”。
第二招:从远处旁观
1. 10/10/10法则
做选择时候的很多纠结,其实是各种复杂情绪在影响你的判断。“旁观者清”,其实就是因为旁观者没有你那么多复杂情绪,往往能做出更理性的判断。
希斯兄弟的旁观技术,叫“ 10/10/10法则 ”。这个方法要求你从三个时间尺度去考虑一个问题:10分钟之后,你会对这个决定作何感想?10个月之后,你会作何感想?10年之后,你又会作何感想?
2深爱的人你要不要表白
旁观者思维,站在一个远距离考虑问题,所有短期的情绪,什么害怕、紧张,可能就都不重要了。
3. 旁观者思维:自我代入和第二语言
另一个使用旁观者思维的办法是,当你面临困难选择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如果是你最好的朋友面临这个选择,你会给他什么建议?
说如果用第二语言,也就是一门外语思考,更有利于做出正确决策。这大概是因为我们使用外语毕竟隔着一层,不善于表达短期情绪。
第三招:考虑价值观
前面两个办法都是用理智战胜情感,让自己尽可能客观地分析利弊。但是任何分析都是有限的,到最后可能还是面临一个利益计算已经无法判断优劣的局面。
看个人的“价值观”是什么了。这里所谓的价值观,就是你设定的“优先级”(priority)是什么样的,说白了就是你认为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
价值观不是一句空话。不过希斯兄弟说,一般人做事往往做着做着就忘了自己的优先级,有时候随波逐流,最好时不时反省一下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