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时候就在离家几十公里外的小镇里读初中了,记得刚刚初一的上半个学期都是哭着去学校的,也是服了自己,学校里有那么多同学陪着玩,又有那么多厉害的老师,怎么就不愿去呢,居然还整整哭了一个学期,真是鄙视那时候的自己。直到上了初二,才完全适应了环境。渐渐的习惯了在学校的住校生活,每两周回家一次,住一夜呆两天,父亲笑称女儿每次回家,就像是住旅店,只是是不要钱还贴心的旅店。上初二了,就说明初三不远了。很快,初三就忙碌了起来,铺天盖地的试题,我也由每两周回家一次改为了一个月回去一次。回家去,也只是换个地方写题而已。那个时候,父母已经有了弟弟,操心更多的是弟弟的事情,而我他们就比较疏于管理了,所幸,我是个乖女孩,即使青春期叛逆,也没干出什么出格的事。初三,我还是很重视中考的,特别努力的学习,可初三下学期的有段时间,特别特别迷茫,突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好像还没有考虑好自己的方向。书看不进去,题没有脑子去思考。那时,我好像已经被好几所高中都提前录取了。最后,还是父亲做了我的主,他为我选了坝上一所高中,张北一中,离家更远,回去一次更是不易。我无可厚非,只得遵爸爸的意。我知道那是一所好高中,也出来了不少人才。可我的心思父亲又怎么能不知道,他是故意的。他是让我自己多历练。去报道的时候,父母都没陪我去,几千新生,只有我,孤零零一人。但我不怨他们,我懂。刚军训的时候又是想家,又是哭。但也就有两次,特别委屈的时候。后来,不是不想家,是没时间想家,高中的生活节奏比初中更快,时间也更是紧张。高一高二的时候,基本一个月两个月回去一次。高三,好像基本都没怎么回去过。偶尔回家一次,都会没有我的被褥。高考的时候,是母亲陪着我。很幸运,高考成绩出来了,我能报我所心仪的那所本地大学,父亲劝我从医或者从教。而这都不是我爱的。后来,我还是来了离家很远的那个远方,河北医科大学。大学,生活节奏又渐慢了下来,我开始有很多课余时间,我尝试着兼职,摸索着写东西,交很多朋友。因为我所处圈子里的朋友都很优秀,所以我也不得不提升自己。朋友越交越多,关系也越来越密。我开始跟着很多人,泡图书馆,跑活动。我一个人的时间越来越少。也自然没时间想家。大学生活我也很快就融入了。大学的假期,也很少回家,有时候,去兼职,有时候,和同学结伴出游,总之,会回家,就只是呆的时间短。再后来,我毕了业,父亲说,回家来吧,到我们身边,你不需要一个人在那些陌生的城市打拼,回来,我们可以帮你安排一份很安稳的工作。
我第一次,拒绝了我的父亲。对于父亲,我从来都是敬重,从不忤逆。可是,我真的一个人习惯了,我习惯了什么都靠自己,你现在说,让我回去,接受你们的照顾,我怎么做的到。
我留在了石家庄,我留在了我实习的那家医院。我工作了,想家的时间更是没有了。我还是很少回家,我一年回家两次,已经是极限了。一个人在外面呆久了,好像对家庭的概念就没那么深,就像爸爸说的,好像就是个旅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