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举国关注的全国两会正在召开,总书记会中如是强调。
熬过三年疫情,一时间,经济复苏以后居民超额储蓄让“报复性存款”成为热词。央行近日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多增7900亿元。
“之前喝挂耳咖啡,现已换成速溶咖啡;之前请朋友吃饭,现在非AA绝不出门;之前天天点外卖,现在亲自掌勺做饭;之前香水一大瓶,现在也只囤点小样……”这仿佛成了眼下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储蓄增长是三年经济动荡后的“后遗症”?原因有三:
一、预防性储蓄: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储蓄大国,老百姓之所以爱存钱,是为了抵御一些潜在的风险,以满足住房、医疗、教育等需求。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年轻人都养成了超前消费的习惯,根本就没有存钱的意识。不过,在经历过这几年公共卫生事件和各种外部原因,让不少年轻人感知到没有什么比手中有钱更重要,只有足够的存款,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才能在面对意外时有足够的底气。三年疫情期间,看到很多人因为无法偿还房贷而陷入困境,很多人因为没钱支付房租而流落街头。现在年轻人报复性的存款无非就是想让自己有安全感,想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即使失业、出现疫情或者其他的意外情况,自己的生活依然可以正常运转,即使一年半年不去工作,也不会为房贷车贷而烦恼。
二、消费观念改变:时下年轻人的消费从盲目性消费和冲动性消费向实用性、货比三家转变,由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向理性消费和适度消费转变。与以前年轻人注重品牌、不在乎价格、冲动性消费不同,现在的年轻人更注重商品和实用性和性价比,货比三家、追求消费体验成为一个新的趋势。三年疫情重新塑造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消费观,人们的消费更加以消费生活必需品为主,更加理性、务实,不该买的坚决不买。
三、投资理财收益走低:2022年理财净值普遍受损,银行理财"破净"、基金收益下滑、股市永远震荡、房产投资没有升值空间、黄金价位太高不敢入手,在没有更好的资产升值的机会下,被寄予消费主力军的"90后"选择把理财赎回转向存款,以减少损失。
相对于年轻人曾经的过度负债、月光族以及各种借贷人生,目前年轻人的储蓄存款意识觉醒和存款生活习惯的养成是难能可贵的,应该说三年的生活教育了年轻人、修正了一些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理念,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思考报复性存款带来的负面影响,以警醒每一位年轻人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储蓄意识。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收入除去日常生活的各类开支之后,真正能存下的钱其实并不多。仅仅用生病来举例,很多家庭虽然喜欢存钱,但是“因病返贫”的现象依然十分显著,从社会保险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社会保险体系只能够覆盖较小的一个领域,很多领域并没有覆盖到,如果在保险方面省钱的话,存下来的钱甚至都不一定能够支付起真正生病的医疗费,还不如花钱买一些商业保险,让自己可以更好地得到保障。
老一辈习惯了存钱的固有思维,但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如何不乱花钱,如何通过提升自己去增加赚钱的渠道和能力,如何合理分配赚到的钱。在有保障性的收入和经济来源的前提下,我们也要“敢花钱、愿花钱”,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绝不为了存钱而存钱,使赚钱、存钱、花钱进入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