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辞职出来创业,心中念念的是“功成名就”和孩子。一年晃荡之后,最大的收获知道了原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以及我的能量其实也蛮大的。然后发现,我终于回到了20年前高中填写志愿时候的那个梦想原点。实在是细思极恐的慎得慌。
就在这最起起伏伏的时候看到了这本书。好像下巴掉下来,合不上的时候,带着疼痛和尴尬。一种终于面对自己最low状态的感受,
这本书的核心要义在我看来只有两次词汇:圆心、当下。
开头的引言部分,班福德就开始用力砸我们的脑袋。墓志铭,你希望世人如何纪念你。死亡这个话题是中国人最少谈论的话题之一,好像是个神秘地带,永远不谈就不发生的那种。但这样的结果导向思考,却是最容易让我们意识到生活和梦想的偏差到底在哪里。
班德福用美国足球赛的角度来看他的人生:三十五岁以前我在上半场,然后一些事情把我推入了中场休息时间。现在我正处于下半场,人生的下半场应该是我们一生的黄金时代,事实上,可以成为个人的「文艺复兴时期」。如果上半场是追逐成功,下半场则是达成意义的旅程。球赛的胜负取决于下半场,而不是上半场。最终成功会失去它的魅力,意义才是人们真正追求的东西。有些人一生从未进入下半场,有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下半场的存在。社会上一般人认为,进入不惑之年后,人生就开始老化、走下坡;「年长」与「成长」是不能并存的,甚至是互相抵触的。我并不认同这个想法,也希望帮助你超脱它。
[圆心]
我特别喜欢班德福的“盒子”,这个也就是我提到的“圆心”。一个圆只有一个圆心,一个盒子里面只能放进入一个物品。书中,班德福描述了他如何识别盒子要放什么,以及放进去的取舍过程。这是一个不太容易的事情,我们总是有太多的欲望,甚至是有些贪婪的。一个稳定不动的圆心,能够帮助我们好好的校准什么是最想要的。然后我们就可以画一个美美的圆。
在我们决定下半场到底干什么的时刻,班德福所说的中场时间。我们需要好好的停下来思考:得失?什么是真正要做的?到找圆心。调整上半场不合适的策略。然后才可以好好的打好下半场。正如书中提出:下半场的成功关键不在于换工作,而是在于改变心态、改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规划有限而短暂的人生。
[当下]
这个词,班德福没有明确的提出来,但是字里行间都能够感受到。这个词是我的魔法词。每当困惑、倦怠的时候,我就会在心中复述这个词,然后好像充电一般,找到圆心带给我的锚定感,继续做好眼前的工作。
这本书其实没有任何实际问题的解决执行办法,它引导的是我们各自的思考。无论盒子里面是什么,是否回归到初心,我认为一切都比浑浑噩噩的低头走路好。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我们都可以让变化和学习成为人生下半场的桥梁。
如此,与此书相遇,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