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听这个分享之前,真的没有意识到对于沟通还可以这样来看待,唐老师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表达方也就是输出方,输出的量有多少可以到达接收方,这中间可能受到两个人的特质、当时的情绪、通道是否顺畅这些因素的影响,最终到达接收方的能有多少呢?
日常中我们可以说是以塑料对话为主的,基本围绕吃喝拉撒睡还有日常出行,这些基本的信息传递肯定都没有问题,没有特别的情绪都可以get到对方想说的是什么。
我自己觉得应该是听觉醒的,很多时候我都在用力的听,主要也是用听的方式来接受信息,感觉听到的才是真实的,每当我想举例的时候我都很难想起具体的例子,哎~~可能这些都是只走脑不走心,统统都被我遗忘。但是其实我的听力并不好,我的耳膜已经不是白色透明的了,我的耳朵也常常会觉得不舒服,再加上姥爷、妈妈还有她四兄妹,我的哥哥都有耳背的情况,其实我也感受到了这些遗传的力量(写到这里我也意识到这很可能就是我给自己下的一个咒,或者是逃避一些东西的做法)很努力的想到了一个模糊的例子,有一次珊珊在卫生间刷牙,要我做一件事情,可是她说了几次我都没有听到,在旁边的老公已经听到了,一直看着我问珊珊,好奇我怎么还没有听到珊珊说的什么呢。当时只是觉得奇怪,现在想来我依靠听觉来获得信息的能力其实并不高,再加上测评首先是自我觉识,然后到人际再到肢体动觉,听觉倒是第二了、视觉倒是第三。所以我这有点印证我最近思考的,其实我从外界接受东西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这样的情况下我要怎样才能让我的接收渠道保持通畅呢?
说到我老公,他就挺多种接收信息的渠道,听最常用,一般日常的用听的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假如哪天我不开心,他也是看一眼就能知道了。这点我真的做不到,上个周末他为了工作的事情烦心,他沉闷了两天想工作的事情,而我却以为他是不开心,看来我的想法还是太单一了,对情绪的认知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