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被称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杜月笙——被称为“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
曾国藩出身于湖南省湘乡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后官至清朝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杜月笙则从一个浦东乡下小混混,后成为产业横跨娱乐业、金融业和工商业,被誉为“中国版教父”的民国最大黑帮头目。
一个在官场获誉无双,一个将黑道做到极致。两个人,都在各自领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原本看似毫无交集的他们,在做人做事上却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尤其是下面3点,最能给人不尽的人生启迪,让人受用不尽。
欲成大事,先懂识人
曾国藩认为,“用人必先知人”。就是说,用人慎重须以知人至深为前提。那么曾国藩的眼力如何呢?
在创立淮军伊始,曾国藩指示李鸿章将应招来的各方豪杰安置在一起招待。
几天后,曾国藩与李鸿章轻装简行,悄然进入宿馆,暗中观察。只见“淮军诸名人,有赌酒猜拳者,有倚案看书者,有放声高歌者,有默坐无言者。南窗一人,裸腹踞坐,左手执书,右手持酒,朗诵一篇,饮酒一盏,长啸绕座,还读我书,大有旁若无人之概;视其书,司马迁《史记》也。”
曾国藩对李鸿章说:“将来成就最大者,南窗裸腹持酒人也。”被曾国藩断定成就最大的这人,就是后来在台湾保卫战中闻名于世的淮军将领刘铭传,后任台湾首任巡抚。
杜月笙的识人本领也很高超,他和戴笠的关系就很能说明杜月笙的“看人”之能。在戴笠在上海还只是一个常年混迹于赌场里的小混混的时候,有次他到杜月笙开的赌场里掷骰子,由于技艺高明,赚了赌场很多钱。
杜月笙的手下怀疑戴笠出老千,想收拾他一顿,戴笠大笑说:“你们这样对待我,杜先生恐怕不会答应。”然后让看场子的人通报杜月笙,就说“有位戴先生想见他”。
杜月笙见了戴笠后,发现完全不认识这个人,但也不恼火,让戴笠表演下掷骰子。一看之后,他对戴笠的绝技赞不绝口,认为此人手腕与心思这么灵活,将来绝非等闲之辈,当场给了戴笠500大洋。
几天后,杜月笙又将戴笠请至杜公馆,并对他说:“我给黄埔军校蒋介石校长写了封推荐信,你去报考黄埔军校吧。”
半年后,戴笠返回上海后马上与杜月笙结拜为异姓兄弟。戴笠后来成为军统特务头子,是蒋介石最信任的心腹。
杜月笙后来的发展壮大也离不开戴笠的诸多帮助。杜月笙认为,“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
如何识人?曾国藩教给我们的是“观察”,暗中观察一个人真正的品性和特质;杜月笙教给我们的是“洞察”,由这个人的品性和特质,推导他临事会怎样,进而推测他日后的成就。两人的办法合一,就是八九不离十的识人手段。
不吃独食,才有人脉
曾国藩早期在抵抗太平军时,认为有道义就能感召别人。后发现,虽“应者云集”,但最初投奔他的人都去了胡林翼那里,于是便问赵烈文:“众皆出我下,奈何尽归胡公?”
赵曰:“人皆有私,不能官,不得财,不走何待?”曾曰:“当如何?”赵曰:“集众人之私者,可成一人之公!”曾闻之甚然。他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反思道,“余昔在军营,不妄保举,不乱用钱,是以人心不附。”
后来曾国藩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有功的部下大力奖赏,并针对不同的需求,采用“武人给钱,文人给名”的政策。
曾国藩的湘军饷银比绿营高得多,士兵所得,除自用外还可赡养家室。将官饷银不仅更高,还可“沾润公费”。他还明确制定赏银规格,用重赏来“鼓好胜之心”。
1910年,杜月笙在上海青帮里还只是个小跟班。有次杜月笙跟着老大黄金荣的老婆林桂生去赌场赌博,后来林桂生有事先离开,于是让杜月笙替她接着玩几把,并留下了100多大洋的筹码。
没想到杜月笙那天手气出奇得好,竟然赢下了2400大洋。回去后,杜月笙把所有的钱全部如数上交给林桂生。惊讶于他的大气与诚实,林桂生决定把这笔钱全赏给杜月笙。
后来林桂生把这件事告诉了黄金荣。黄金荣想知道,一个穷小子在突然之间手握巨款时会怎么处理。要知道两千大洋,在当时足以买下上海的豪宅。“如果是买房置地,那可靠但不可大用;如果是花天酒地吃喝嫖赌,那就既不可靠也不可用。”于是便派人去叫来杜月笙问询。
杜月笙回答说,“2000大洋早已经花完了”。原来他在还清了早年欠下的赌债后,将剩下的钱全部分给了一起混街头的小兄弟们和自己干妈。黄金荣惊叹:“这杜月笙确实是个人物,是得好好栽培栽培,日后必定是我的左膀右臂。”
杜月笙常言:“要想当大哥,一定得有大格局。”正是因为杜月笙的仗义疏财,顾嘉棠、高鑫宝等人才死心塌地地跟着杜月笙打天下。
利益,人人皆爱之。但若独占利益,只顾吃独食,那么一定会招致怨恨,众叛亲离,正所谓“独利则败”。
记住这句古训吧:“路经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
只管耕耘,莫问前程
曾国藩不算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对于他的智商,有不少评价认为,他应该是“中人之资”。
比较同时代名人:李鸿章17岁考中秀才,张之洞16岁考中秀才,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梁启超更是11岁即中秀才。曾国藩从16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
但曾国藩胜在不懂取巧,愿下“困勉之功”。曾国藩读书用的是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考取进士后,曾国藩留在翰林院工作。在30岁的时候,曾国藩觉得三十而立,不能像以前那么混下去,要脱胎换骨,重新做人,学做圣人。
于是,他没有像翰林院其他同事一样善于经营,走取捷径,而是踏踏实实做好每件事,对每项工作都全力以赴。
正是凭借一丝不苟的办事态度,曾国藩十年里升迁七次,年仅37岁便成为二品大员——礼部侍郎,是整个清朝三百年间湖南最年轻的部级干部。所以曾国藩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杜月笙早年还在摆水果摊的时候,时常受到小混混的欺负。于是便通过门路,结识了青帮的陈世昌。又通过陈世昌的引荐,加入了青帮,成为了黑社会中的一员。
一开始,青帮老大黄金荣把杜月笙当作一个普通小跟班,在自己上茶楼、进戏院、去浴室的时候,让他跟在后边拎皮包,倒茶水,点香烟,递毛巾。
后来,黄金荣见这个小伙做事情毫无怨言,踏实肯干,人又机灵,便让杜月笙做了自己的随从。
杜月笙是个善于学习的有心人,暗暗观察并记住从黄金荣到其他手下人的生活习惯和脾气秉性,并作为他应对接触的准则。打杂的几年,也为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
这背后的道理是,你的一切努力和积累,都会慢慢让你变得和别人不一样,最终完成脱胎换骨,那种超越众人的为人姿态和处事方法,是很容易被人看出来和感觉到的,于是更容易被寄予厚望、赋予重任。所以,只问耕耘,莫问前程。
未来一定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一步一步干出来的。天道酬勤,也许你眼前正从事着默默无闻的工作,或许你还找不到前行的方向,但是你一定要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但请切记,做个有心人,切勿低头蛮干。在不断地积累中通过自我反省,完善自己的缺点,才会臻至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