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 晚 我是会感动的心 下面是我的有感而发
上周因公事我要去寻找本地的一位社长,这里的社长不是文学社、杂志社等等,是一个村里的社长。我们这里的社长,就是一个队或者一个组的组长。
吃过午饭,我们经过打听,找到了社长的家。这位社长姓罗,姑且我们称为罗社长。因为农村最近都在抢收抢种,我们就是考虑到时间关系,所以才在中午登门拜访。
罗社长的家是两层的小楼,下面是崭新的卷帘门,上面安装上了整齐的防盗窗,里面装的是粉色的窗帘。可是家里门窗紧闭,任其我们呼喊也没有人回应我们。
无奈之下我们向周围的邻居打听,邻居告诉我们,罗社长还在田里,一般要1点半的样子才收工回家。因为事情紧急,我们知道罗社长在村里还有一处老房子,他的地也在周边附近,只能匆匆往老房子的住处赶。
很快,我们到了罗社长的住处,正好碰到他们夫妻二人收工准备回家。我们说明了来意,罗社长满面春风,一点都看不出他在地里劳作了一上午,精神百倍。
我们提出要在村里开展些工作,需要谈一些具体的细节。罗社长一脸歉意的说,老房子现在几乎不住人了,你看我客厅堆的都是晾晒的玉米,没地方坐。说着就开始拿起簸箕开始收集堂子地上的玉米。我们再三表示,没有关系的,随便搬个凳子,坐在门口就开始聊工作的细节。(罗社长的爱人先回去做饭了,这样安排就不耽搁他们的吃饭和下午的劳作时间)
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土地流转的事情,为的是加快村的经济发展。罗社长说,现在社里的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走的时候都把地交给他,让他照看好。所谓的照看,就是送给社长种,这样地里不会长草,也可以保持肥力。他们两口子种了40亩地,全手工,无机械。
无机械是因为社里的作业道太窄,机械进不来。作业道的距离大概有几公里,村里和社里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农户自筹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多人都外出务工了,其实也不太想以种地为生,所以筹钱的积极性不高。
小时候我家有3亩多地,也是全手工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本人对黄泥巴土地是深恶痛绝,肩挑背磨靠的都是自己的力气,更何况这里还有上上下下的坡坡坎坎。3亩地我们种都觉得费劲,所以完全可以想象两个50多岁的老人凭借自己的劳力还要带一个小孙女,应该有多累。
罗社长在跟我们介绍情况的时候至始至终都保持着淡淡的微笑,非常谦虚自己的付出。他觉得自己还能做的动的时候,一定不会辜负社民的嘱托;自己能自食其力的时候,绝不会依赖自己的儿女。我们从未听到他有抱怨的语气,只是觉得有些惋惜自己现在的劳动强度不如从前。
他希望我们能帮他解决土地搁置无人种的问题,其实是不想让土地浪费,不想让社民失望。他太想让这片土地能够在外界的带领下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只要村里的经济好了,项目多了,就能留住外出务工的社民了。现在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病小,他们需要家庭的温暖,需要家人的问候,需要天伦之乐。
在我心里,罗社长是一位称职的社长。他的每一根神经考虑的都是社民的需要,每一天思考的都是社里的发展。虽然自己年迈了,还在积极的为社里的发展绞尽脑汁。他说,他要对得起社民对他的信任,对得起党对他的培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最让我倍数鼓舞的是他乐观的心态。无论是父亲二人辛苦的种那40亩的田地,还是为社民办理各种手续,他的脸上都有浅浅的笑容,任劳任怨。我想起自己平常的工作和生活,稍有一些曲折,就会抱怨,就会生气,就会放弃。在他的面前我自惭形愧。
我想说,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不止是人心,还有温暖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