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写文章通常习惯用有道,很少用简书。间隔将近两年,再次打开这个App,清晰地看到了自己这两年的变化。
两年前,我开始践行时间管理,逐步从一个用心的学习者蜕变为分享者,并开发了一套“五大习惯养成”的课程。慢慢地,我有了时间管理讲师的标签。
两年里,创办了Best Me个人成长沙龙,2018年8月将它和红色医美项目结合,运营了一个将近200人的团队。赚到了一小桶金,同时个人做了免费微调,颜值有了质的提升。
现在在继续原有身份的同时,还担任所在团队老大的助理。这个团队有将近9万会员,但培训几乎是“零”。刚刚接到的任务是1.十五天内做一本内部杂志。2.开始组织网上内训和线下新人训及领导人训。
而我个人内心深处,最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读书、讲课,做沙龙。我和另外一个搭档正在打磨一套两天一夜的蜕变营课程。然而其实,我没有任何线下课的经验。
为了应对这种恐惧,我刚刚上完一套课程设计的课程——《化书成课》,课程非常好,不过和行动课一样,要想有大收获,必须从操练开始。
而贪心的我11月12-18日还要参加世界丽人大赛的集训和赛事。
今年另外一个比较大的成长事件是参加了教练技术课程的培训,完整走完了三阶段。由于和班级同学产生了很深的链接,很多精力也会被分散。10月26日就要去江西上饶参加回归日和义工活动。
所以你可以想象,当我带着老爸去泰国玩了将近10天以后,回到国内心里是什么感觉———一片纷纷扰扰,甚至觉得百爪挠心,似乎各种事情从四面八方撕扯着我的注意力。
在这种情况下,凭着直觉,我还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精要主义》,接着是《成功,动机与目标》、《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翻开之后就很难再合上。
这几本书都反复阐述了一个主题:目标达成的核心是聚焦。这个道理并不新鲜,在人本教练中提到“承诺”的“因道术”也是“自律、诚信、聚焦”。所以在领导力课程中我也煞有介事强调过聚焦的重要性,但在自己的深层认知层面是不以为然的。要不然,我也不会把自己弄得如此忙乱。
1.为什么要选择“更少,而且更好”的生活?
2.哪些目标能帮助我们真正获得幸福?
3.如果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是哪一件?
如何甄别?
4.当诱惑纷至沓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5.我们的思维模式在如何影响着目标的达成?
6.我们可以做哪些干预和准备让目标变得更容易实现?
7.我们如何轻松帮别人达成目标?
8.怎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以上八个问题我基本都从书本中找到了答案。
另外,很大的惊喜是这三本书为我原有的习惯课做了很强的理论备注。
我一直倡导早睡、早起、运动、阅读、写日记这五大习惯的养成。这些习惯可以逐步让我们的生活步入正向循环。《精要主义》提到探索这一步时也强调了睡眠和写日记的重要性。而运动是可以提升我们的自制力的,同时还能确保我们有足够充沛的体力。阅读则是另外一种倾听,是最好的学习。
回归到最核心的问题
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样的问题我其实几乎每天都在问自己,也正是因为一直在这样自问,在这个光怪陆离、眼花缭乱的圈子里,我的激情始终是集中、理性又生生不息的。
我渴望成为像德鲁克、麦吉沃恩、古典那样的人。对,我渴望成为一个思想的产出者和传播者。我的研究对象也非常明确:30岁以上的女性。我的目标是帮助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活得更美好。当然,所有的研究都从自己开刀。
想成为一个思想的产出者和传播者
要成为一个这样的人
1.必须要有能承载自己思想的书籍(2019年12月30日出版一本关于女性蜕变的书)
2.要有一套独特的课程
(12月份将开第一期)
3.要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人
这个定位需要具备的核心技能是演说和写作。
在没有上明月老师的行动课之前,我的计划到此为止。不会去细化后面的实施步骤,所以一切都是顺其自然推进的。
但此刻,我想以60天为一个周期,加速升级,让自己迭代。
第一个60天:截止到12月25日,完成至少15次线上分享,组织7场沙龙活动,4次线下新人训,1期线下蜕变课。
1.逐步回归晚10早4的作息,早上4:00-6:00用来阅读和写课件。(吃4个番茄钟)
2.早晚各留10分钟写晨、晚间日记,加强自我探索和内省。
3.每天用keep至少运动10分钟
4.用精要主义清理居所,朋友圈每天删除5人。
5.和家人相处时用心,赢得他们的支持。
6.在家里及公司团队中公示自己的计划并分享我的目标。
很明显,这篇简书编辑得有些笨拙,我得慢慢了解这个App的好玩之处。
非常感谢明月的这套课程,很早就被她的公众号里的文章惊艳,并分享给了好几个朋友,貌似其中两个朋友都来上课了。我爱这种孜孜以求,我爱这背后的一片深情。
真正的学习,在行动之后开始
全力以赴,拿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