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如雁带去思念;见字如面,如歌抚慰流年。消失了时空,怀念成相见,信中你我,定格成永远的容颜…”这是由黑龙江卫视推出的一档以明星读信,主持人和嘉宾探讨分析挖掘其时代背景和感人至深的故事为主要形式的文化类节目——《见字如面》。这档节目开播于2016年12月31日,而我第一次知道她,却是在前几日,此时已经开播第二季了。4月11日是王小波离世20周年纪念日,我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文章上看到了一段关于他的生前仅有的3分钟的访谈录。出于对王小波的喜欢,我又专门在网上搜了有关于他的视频资料,其中之一就是《见字如面》第一季第12期的最后一封信——王小波写给李银河的《这一切与我格格不入》。
我看过王小波与李银河的书信集《爱你就像爱生命》,这本书让我对王小波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感觉他突然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的存在,而不是以前那个让我好奇却又捉摸不透,读不懂的已故作家,学者。同样的一封信,在我读来似乎只消化了皮毛,而通过主持人和两位老师的分析讲授,以及读信嘉宾声情并茂的演绎,仿佛将我们又带回了那个他们曾经生活过的年代,站在那个年代,再去理解他,和他的爱,便又多了几分新的感悟。在这之后,我完全控制不住自己对这档节目的热爱,即便白天学习训练任务再重,我也会重新抖擞精神完成至少1期的“补课”。像这封信的演绎一样,《见字如面》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物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可敬的人生情怀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那本应该属于我们的,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智慧。
不同于其他的的综合娱乐或者真人秀之类的节目,这档节目显得很简单,也很朴素,某种程度上说甚至单调到有些枯燥。正是这样一档节目却像一匹黑马一般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让无数人终于找到了这么一个平台,通过回顾自己已然久违的书信,感受那些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去表达自己内心丰富情感的人: 无论是亲情也好,是友情也好,或者爱情,都好。现在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来不及思考就已经本能的做出了反应,各种各样所谓的模式被“植入”我们的大脑,我们的机体甚至都不再加以排斥,似乎它们也和我们一样,习惯,便成自然。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方便,电话,短信,QQ,微信等等,都可以很轻松的达到实时传递信息的目的,然而,我们传递的,真的只有信息本身吗?
书信,这种古老可追溯至公元前的通讯方式,似乎越来越不被人关注,因为它费时,也费力。我无法去反驳,因为它确实费时又费力。不过,我倒认为,所谓费时,不过是对思考的尊重罢了;所谓费力,也不过是对文字的虔诚罢了。前些年上大学的时候,我也试着寄出过一些书信给同学,其中有一位女生很快就回信了,我很高兴,之后便一直与她用书信联系着。当彼此生活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时,我感觉: 书写是对自我的一种释放,品读是给对方的一丝依偎,而收藏是赠彼此一种财富。
一封封书信,让笔下的文字跃然成为我们通情达意的生动载体;让时间的刷子刷走了岁月,却刷不走我们留下的美好;让信笺纸上那一滴滴笔墨凝结成对这段感情最牢固的见证!从此以后,见字,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