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我天生就爱做饭,错了,不是的。阿仔说:“妈妈,只有你们这代人爱做饭。小时候你们被家长要求,不得不学做饭,长大后为了给你们的孩子做饭,不得不提高技艺。我完全相信,你们一定会发扬这种精神,以后还给孙子做饭,所以你们这代人是最爱做饭的人。”相公说:“那你怎么不想一想给我们做饭”。“我是成全妈妈的被需要。”
哦,我原来是“被需要的”。
阿仔说的没错,8岁(其实是6周岁)我就开始学做饭。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要上班,放学回家就要打开煤炉让火烧旺。开始我不会做其他的,就只会煮粥。天天煮粥,餐餐喝粥。有一次县里旅行游行演出,妈妈到居委会给演员化妆,吃了工作餐,妈妈说:“这是3个多月来第一次吃米饭。”烧煤炉很麻烦,大米下锅,你在哪里左等右等它就是不开,等到稀粥快煮好了,炉火旺了,看着锅里的粥水翻滚,怎么都不敢伸手去把锅端起。这个时候就大叫:“老婶,快来帮我”。那个时候住在大杂院就是好,大家互相帮忙。有一次,邻居舅舅帮我把砂锅端起,锅底居然塌了,滚汤的粥水直接淋到舅舅的脚上。所以小小年纪就是这么战战兢兢开始学习的。
以前小吃摊大多是国营的,妈妈不让我们在外面吃,她说女孩子在外面吃东西不雅气,所以我们几姐妹从没在外头摊档吃过。妈妈有知识,注意营养搭配,变着法的给我们做吃的。我给妈妈打下手,大杂院里的厨房都是公开的,所以在不知不觉中我学会了很多做饭的技巧。跟着老婶搓丸子,包饺子;看着邻居妗妗腌各种咸菜;逢年过节院子里支起炉子,一起蒸包子,煮牲礼……
那个时候物质紧张,学会做饭就能保证能吃上可口的餐食。同龄的邻居小伙伴也会偷偷分享美食心得。夏天的冬瓜,我们把冬瓜仁洗净放在灶台上慢慢烤,就是我们的零食;腌制的咸梅汁加糖兑水,就是我们最好的饮料。逢年过节的包子切片,在炉火上烤,好比现在的薯片。为了节省煤碳,我们把地瓜放在灶堂底下,让碳火的余温把地瓜焙熟……
写到这里我仿佛回到珠宝巷,大家坐在大院门槛上边聊天边处理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