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那舒喉浅吟的歌声,是谁唱着: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扶苏,我的孩儿,从今天起,你就是扶苏。大秦王朝的第一位皇子。
那怀抱着你的人,用歌声赋予你名字,你可知她便是你的生母,你日后唤作母妃的人。那坐在床沿边,眉目英明的男人,你可知他便是决定你命运的人,你的父皇。
嬴扶苏,那时你并不知道,你一出生,便是身价百倍,天之骄子。命运,从此为你掌灯。
少年成才,天资过人,更难得的是他心怀慈悲之心,在那个残酷的时代,他无疑是出众的。
历史上的扶苏公子,爱民如子,谦逊待人。若后来的大秦帝国由他接手,想必会是一番新天地。或许,就没有后来的楚汉之争。
公子扶苏,其实才是历史变迁的决定者。
只是可惜,他认定父令如山,任他万般不情,也鲁莽的断送了前方的路。自裁于上郡军中。惋惜,这样一位圣主明君的料子,却因着一道假圣旨,赴上黄泉。
在那个苛暴残酷,视人命为草芥的时代里,一个王公贵族的仁慈和才华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蒙恬的军,何等的浩大严谨,只要他借用一下他皇子的身份,只要他愿意奋力一搏,这天下的宝座,就会是他嬴扶苏的。
可历史不容改变了,扶苏永远都是扶苏,到底不是胡亥。不会像他弟弟那般心狠手辣,不顾兄弟情义。他太仁慈,或者说生性纯良,他比不了胡亥的狠辣。
如果说胡亥继承了秦皇所有的暴戾,那扶苏便是继承了嬴政仅有的柔情,并将其发扬光大了。秦皇的三十多个儿女,在胡亥继位后,便杀得片甲不留。胡亥的赶尽杀绝,是连同父异母的血肉至亲都不肯放过。
宁缺毋滥,为了高枕无忧,便杀。另有赵高这等奸佞之臣,胡亥的灭绝人性是必然的。
秦皇较出色的几位皇子,公子高,公子将闾,公子昆,在胡亥继位后共赴黄泉。细数这些皇子的结局,六公子戮死于杜,十二公子被杀戮于咸阳市,公子高自请为秦王殉葬….连血肉相连的兄弟姐妹都如此,更何况是在胡亥统治下的平民百姓。
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生活,谁能忍受?平民反,觅新主,又一场王朝更替在所难免。山河变色,江山易主,这就是兴败之势。
秦皇焚书坑儒之时,扶苏直言不讳,响当当的乱世男儿,那时的他言曰:“父皇,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之绳,臣恐天下不安。”
他是有主见且有胆魄的人,可惜触到了老爹的眉头,龙颜大怒,觉得这孩子不成大器,妇人之仁。一个令下,贬到上郡监蒙恬军。命运,就此转折。
古曰:福祸相依。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真成就了他不少,过人的洞察力和统领力,爱民如子的慈悲之心,品性和善的修养,让他一时声名远望。天下慕名扶苏者,多之不胜。所以当陈涉吴广起义时,也道了一句,“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只是当他名扬天下的时刻,他能做的,却只能凭栏远望帝都,烽火寄薄情。无人知晓,当一声令下,贬至塞外的圣旨呈到眼前时,纵然有千般不情万般不愿,也得叩首接旨,恭恭敬敬的说:谢主隆恩。
此时远程已定,目光所不及的塞外,于你,当是怎样的心情,迢迢无归期。
临行前,故人知交一杯浊酒道离别。珍重,除了珍重,别无他愿。那仰头饮尽一碗酒的瞬间,可有谁知一腔悲愤之情。杯酒敬英雄,这践行,竟满是嘲弄。我这满身尊贵的荣耀是你秦皇给的,如今要收回我亦无怨。但今天下初定,暗地里的风起云涌,父皇,您的皇位能坐多久?
当然,扶苏的心情无人猜透,可谁都清楚,堂堂一个嫡皇子被贬至上郡,便意味着他与皇位渐行渐远,他的心里,当真没有一丝怨意吗。
可怨,也无可怨。已是远行的路了,回头凝望风物繁华的咸阳城,窜上心头的,不再是失意,而是得意。
如果命运无法选择,那我便将命运紧握手中。这是身为男儿应有的大气,他决不是只知自艾的文弱书生,他有他铮铮血骨的豪气英勇,不逊沙场。
与死神签下的生死契约,这一战,不是生,就是死。铁马银蹄踏泥河,冷剑寒光刺狂沙。
金戎弥漫的军营生活,让心胸柔嫩的男人,磨砺得刚毅英武。从不着寸铁的大秦皇子到驰骋沙场的公子扶苏,原来这才是你,文武双全的你。
只是月色高照,暮色昏沉的时刻,那丝丝入骨的悲凉相思得苦楚,还是会有一瞬间的弥漫。所以人们说得好,最难不过相思苦。再坚固的人,也抵不住相思。
兵戎泛起的冷光,寒眉冷剑,道不尽的夜色苍凉。我这时手起刀韧,横戬拍云,目光所及之处尽是黑夜之色。想起你玉案妆台,青丝垂发,你是否也在念我?
苦了你,独守这空庭阆苑,逝水年华。
还记得那时她送他远行,她只道:妾为汝妻,至死不休,况乎别离。
扶苏的妻,历史并未留下明确的资料。传言儿时,秦皇为他定下娃娃亲,女方是秦国名将王翦的孙女,王氏。又有人称是后来的李斯之女,李氏。
历史给予女人的空间总是狭小的,他们很难去肯定一个女人的贡献,更多的是淹没在这人世间。话说回来,我们虽然无法肯定扶苏的妻到底是谁,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场包办婚姻,没有他们选择的余地。作为皇子,他有其必要的牺牲,但若能举案齐眉自是好的。
睡梦中,眉头也是拧着的,这样的扶苏,是令人心疼的。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暮色中响起的歌声,一时让他愁绪万千。母妃,您在宫中,可好?
还记得那时还小,常常听着母妃婉舒歌喉,唱着郑国民歌。母妃告诉他,这是郑国人最爱吟的歌,你的名也是由此而来,扶苏。
《诗.郑风.山有扶苏》
也许在回忆中惊醒的扶苏会暗自伤怀。母妃,如果我不是皇子,您不是皇妃,只是平常百姓,粗衣淡食寥寥一生,会不会也是一桩幸事。
孩儿不孝,未能尽善。
“咸阳城外怨声起,阿房宫里峨眉转。”隐藏在秦国底层的民声怨气,暗地里的皇权政变,一切终始在秦皇驾崩之后。又一场手足残杀的悲情苦剧,再一次上演在历史的舞台。
公元前二零九年初,胡亥设计假拟圣旨,赐死其长兄嬴扶苏。
“公子扶苏,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
该不该叹一句,奸佞当道,民生疾苦,连皇子的命运也是凄凉至极。秦朝的结局,正如贾谊所说的那样,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可是扶苏坦然赴死得那刻,我亦看到了他对其父的爱意和尊敬,宁死,不违父命。是心寒,亦是绝望。秦皇若是知道他的大儿子为了他的一道指令连眉头都不皱一下便听命而死,不知作何感想。而扶苏,若是知道那道圣旨并非圣意,到了,会有些安慰吧。
只是不知,宫闱深处,在哪个悲伤的夜里,是谁轻转歌喉的唱着: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日日夜夜,声嘶力竭,泣血成歌。
那白绫幽幽,宫墙依旧。
然秦,终。
这几篇都是三年前的文章,若能入你眼,是吾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