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身世之谜之十:关于李白的“四序”、“四碑”、“一表”的真伪性
文:枯木
在研究李白身世的主要碑传资料当中,主要有“四序”、“四碑”以及“一表”:即李阳冰《草堂集序》、魏颢《李翰林集序》、乐史《李翰林别集序》、曾巩《李白集后序》“四序”,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四碑”和李白替御史中丞宋若思为自己上表的《为宋中丞自荐表》。
这九篇资料,笔者核对文章内容,以及分析,按照时间年限依次为:
1、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李白《为宋中丞自荐表》。
2、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乙酉(十二日),李阳冰《草堂集序》。
3、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
4、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魏颢《李翰林集序》。
5、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四月七日,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6、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正月二十三日,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7、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二月,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8、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年)三月三日,乐史《李翰林别集序》。
9、宋神宗宋嘉佑五年(1060年),曾巩《李白集后序》
总览以上碑传序表,除李白的自荐表以及李华和魏颢的序没有时间外,其他皆有准确时间,宋代的序主要为诗集序文,皆是在唐代碑序的基础上研究所得,其真伪性取决于唐代的资料,因而研究李白身世,后世依据的主要是唐代的碑序表。
在唐代的碑序表中,其中最确凿的当为李白本人替宋若思写的自荐表,这是研究李白身世生卒的第一手资料;而李阳冰则为李白晚年投靠的族叔,范传正为通家之好的侄辈,并且二人撰写的碑序,和其它资料相比,相对清晰,记事明白,因而历来是研究李白身世的最重要的原始资料,其他皆是以之为母本研究。
刘全白的《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虽然比范传正的碑序要早,当时刘全白出任池州刺史,出于感激自己幼年的诗词被李白所知,并且崇拜李白的风采,于是立碑造坟,题写碑记,可惜当时并未深究,没有详细考察李白生卒和身世,只是一篇很简洁的纪念性碑文,对李白的身世提及并不多,只可以对比其他资料作为勘验,因而后世多忽略。
裴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他的《翰林学士李公墓碑》距离李白去世八十余年,倾慕李白的才气,立碑于墓,而其碑文也未提及李白身世,不过点到李阳冰的《草堂集序》,并对李白的事迹和子孙略作介绍,内容和李阳冰的序以及范传正的碑序可以印证。因而就其真伪性来说,李白、李阳冰、刘全白、范传正、裴敬五人的文章可以相互考证,不存在作伪的可能。
那么就剩下李华的《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和魏颢的《李翰林集序》真伪需要讨论。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古代的墓志铭,古代的墓志铭其实应该分为墓志和碑铭,墓碑起源很早,最早是立于在王公贵族的家庙,《礼记·祭仪》有“既入庙门,丽于碑”记载,大概在东汉时期开始立碑于坟前,墓碑文上一般刻记逝者的姓名、籍贯、成就,去世日期和立碑人的姓名及与死者的关系。
孔子碑
东汉末年,曹操严令禁碑,魏晋南北朝时期亦因循此令。然而世人追念亡者之情仍望有所寄托,于是产生了将地表刻石埋入墓中的墓志铭形式。从墓志铭又称“埋铭”“圹铭”“圹志”“葬志”等,由这些称谓也可看出确实是埋在地下的。
至北魏时,方形墓志成为定制,即为两块等大之正方形石板,上下重叠,刻铭文者在下为底,刻碑额者在上为盖。于是墓志铭便一分为二,前一部分是“志”,即简述死者生平,用散文记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等;后一部分是“铭”,用韵文表达对死者的赞杨、悼念之词。
秦琼之子秦怀道的墓碑
禁碑令废除后,墓志铭形成习俗,逐渐形成了墓碑立于地上,而墓志埋藏于地下的格局,这种形式风行于隋唐时期,从现在出土的墓志铭来看,唐代最为繁盛,而且大多分为两部分,这就是墓志和铭文的区别。
范传正的《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中记述,是“按图得公之坟墓”,从和李白的孙女对话来看,李白坟墓比较寒酸,“坟高三尺,日益摧圯”,并未提及李白的旧墓的碑文,李白孙女讲述,当时“力所不及”,因而即便有也是相当的简陋。这也是范传正下决心重新选择墓地,建坟立碑,妥善安葬的缘由。
那么,我们假设李白去世的时候确实有墓志和铭文,也就是762年的李华《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和790年的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从刘全白的文章可以看出,只是凿刻于坟墓上的坚硬的石头上,到了范传正重修坟墓的时候,过去了27年,而李华的更早,已经过去了55年,大概已经风吹雨打字迹模糊或者流失,总之非常简陋,范传正为之“作新墓铭,辄刊二石,一寘于泉扃,一表于道路。”,看得出范传正是雕刻了两块墓志铭,一块埋藏于地下,一块立于墓表。然而过去了一千多年,历经沧桑,地下和地表的墓志铭已经完全损毁,只剩下刊印的文章流传。
范传正的墓志并序,详细记述了李白的生平,然而没有李白的生卒年月,大概在另一块墓志上,已经无法查找了,只能说是遗憾。再看李华的《故翰林学士李君墓志并序》,李华(715-766年),字遐叔,唐代著名散文家,和李白同时代人,比李白小十余岁。李白去世时李华隐居在大别山南麓,相距不远,应该说撰写墓志铭还是可能的。然而从文章来看,非常简略,和李华给他人写的墓志铭相比,真伪值得商榷。
岳飞书·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从李华的《著作郎赠秘书少监权君墓表》和《太子少师崔公墓志铭》来看,非常详尽,籍贯、世系、配偶子女都要言不烦,然李白的墓志并序却如此简略让人怀疑。清代以注释李白诗集著称的学者王琦曾经提出异议:“今华之文多见于《文苑英华》、《唐文粹》中,乃作太白墓志,不特于生平行事一切不言,即郡邑、世系、表字、配偶亦略而不书,寥寥数言,何其惜墨如金乃尔!即其揄扬之辞,亦与太白泛而不切,较之元微之所作杜子美墓志,相去天渊矣。”,今人也有研究考据,认为李华的墓志并序很可能是后人伪托。
依笔者的意见,作为墓志铭,没有铭文的惯有行文旧例,要么是流传过程中传抄佚失部分,要么是后人伪作。然而就其内容而言,关键的卒年62岁,对李白的卒年考据非常重要,因而要认为是伪作,必须以其他资料证实李白并非62岁去世来反证,否则很难贸然否定,然而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尚需进一步考据。
岳飞书·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李华的墓志并序,对李白的身世和生平并无过多描述,对研究李白的一生贡献并不大,因而虽然真伪存疑,然而并不影响身世之谜的谈论因而我们另文再谈。
然而魏颢的《李翰林集序》则不一样,其中有不少关于李白的详细描述,这对研究李白的身世有很大的参考作用,因而,我们再来看看魏颢的《李翰林集序》真伪性如何?
限于篇幅和阅读习惯,关于魏颢文章和李白赠送诗文的真伪,我们下文再谈,不过可以透露结论,那就是魏颢的文章内容和所谓的李白赠诗绝对是假的,具体证据何在?且听下文详谈。
(待续)
2019/7/10榆木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