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不是只有一种模式
SFBT创始人茵素老师认为:“没有不合作的咨询对象,只有不懂得合作方法的心理师。”这一点放在父母与孩子身上也同样适用。
在常常遇见流转于好几位心理咨询师之间都还处理不好的咨询对象。总是告诉自己:“并非咨询对象难缠或抗拒,只是我还没找到方法和他在一起,所以我需要的是一点儿时间,我们一定会合作的。”
这样做之后,也往往发现:真的可以找到一个合作的方法一起工作,修正他们的偏差行为或是对创伤进行修复。
而我们对“合作”的定义,也需要重新理解。对我而言,合作代表的是可以一起工作,并不一定是气氛良好、相亲相爱。
有时,咨询对象可能怒气冲冲或是很冷漠,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他这么做,背后一定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当孩子做了偏差行为时,我们可以先问自己:“他这么做背后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是什么呢?”借由这句问话,不但可以舒缓我们的心情,同时也可以由此对他快速地产生同理心,达到换位思考的目的。
之后再问他:“我相信你这么做一定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是什么?请告诉我。”
改变永远在发生
改变永远在发生,暂时地不合作也是孩子的一种表达方式。我们要以不同的方式与孩子合作,跟随他的脚步与脉络,提供孩子想要的。
与孩子谈话的意义也是在于协助孩子得到他们想要的目标。这个目标是孩子想要的目标,而不是父母认为的孩子的目标,或是孩子该去处理的课题。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不同的合作关系,尊重孩子,往他所想要的目标前进,提供给他最适合的协助。
其实,父母与孩子之间,整体而言是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孩子有自己的目标,也有自己的解决办法;父母只是一个引导者,帮助孩子早日实现目标。
在这样的过程中,父母应该致力于创造一种合作的气氛。无论是何种合作方式,父母都能在此过程中帮助孩子发现他们的能力与优势,进而解决问题,创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