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年末年初是求职、应聘、跳槽的高峰期。对于我来说,却感受不到这种压力和氛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也纠结于到底要不要辞职这个问题。在换和不换之间有无数种理由,也有无数种权衡。没有哪种选择能够肯定完全正确,前进的那一步或许成功也或许不利,再想回头,已是无路可退。
那到底要不要辞职,笑来老师有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我在现在的工作中有没有获得成长。可是什么是获得成长呢?怎样才算成长呢?
百科解释成长即长大、成熟。不可否认,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见识等等会更加丰富,这种自然的时光流逝对人本身也是一种成长。那老师的成长是这个意思吗?我觉得肯定不是。那究竟是什么呢?工作能给人带来什么样的成长呢?专业知识与技能?处理问题的能力?性格、气质的提升?甚至更进一步天赋的运用?
笑来老师说他只有过“一辈子”给人打工的时间。其他时间都是做自己的老板。老师是牛人,智商高、能力强、执行力也很强。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做自己的老板。做自己想做的事尚且不是容易的事,做自己的老板更是困难。
老板这个词,人们有一个最普遍的认知:能给人开工资。人们求职,受聘于某一家公司或者集团,以固定时间完成一些特定的工作内容。由此获得一定的收入。传统行业大部分人的收入都来源于此。那么,做自己的老板呢?意味着你自己给自己发工资,也就是不需要与公司建立联系就能挣钱。这种人自古也很多,从前的个体工商户,比如卖炊饼的武大郎和隔壁超市的老王。还有现在流行的自由职业者,比如作家、律师、文艺工作者等等。不过,不管是哪一种,你首先要具备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能够挣得收入所需要的技艺和能力。老师显然是这种小众的、愿意以自己的力量去工作和生活,并且能够帮助别人成长的人。
平凡如我,没有老师这种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回头看看自己毕业后的状态,虽然也想提升,却一直迟于行动或者说思想和行动缓慢。这样怎么能够做到最出色的自己呢?在出身、智力等既定状态下,自身又不努力,远远落后就是必然结果。
因此,就会看到即便曾经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就会因为选择的不同而获得不同的收入、不同的地位、收获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为各行各业有能力、敢于创造的人提供了无限可能。体制内和纯工资性收入在如今的形势下,显得寡淡甚至可有可无。有那么多通过互联网走红又赚到钱的人,也有那么多看到别人成功,看到无限可能而不断挣扎的人。也有那么多终于挣脱体制束缚,最终获得财富的人。
网红和成功的创业者刺激着辛苦工作的、稳定工作的人们,科技、社会的快速发展让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卷入一场旋流,一个不确定和无限可能的旋流。在旋流中,拥有技能和更强能力的人在互联网的助推下被筛选出来,成为自媒体人或者行业开创者。任何一个稍有感知的人都能强烈的意识到这种冲击,曾经稳定的再也不会长久稳定,再坚固的堡垒也会面临崩塌。不安全感和焦虑就像海浪,一浪高过一浪。这个时代要有多强的能力和多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够抵抗这种不安全感带来的内心的恐惧、焦虑、不安和慌乱。虽是和平盛世,却已见刀光剑影、血肉横飞的战场。叫人如何自处?
老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不同的工作中,需要不同的专业要求,一些工作是技术型的,比如英语、驾驶、厨艺等。还有一些知识不需要某种特殊技能,却需要综合实力。比如管理人员。没有人从开始就什么都会,但是大部分人却没有做出来。工作的意义、生活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每个人的理解不同,追求不同。一个人不可能成为另一个人的翻版,成功也没有复制的可能。踩着石头过河可能过了河,也可能落水。看到别人过河就跟着也不一定稳妥,你怎么就知道别人手里是不是拿着专业设备,知道哪块石头能踩,哪块不能踩呢?
每个行业都有开创者,也有渐渐跟上的追随者,当追随者越来越多,行业日趋饱和,人力成本的投入产出比量大幅下降。
回到开始的命题:现在的工作没有获得成长就要辞职吗?
必须承认,尽管这是个一切朝“钱”看的时代,尽管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尽管这是个商业化的时代,但人的追求难道都只是追求单一的价值观:能赚多少钱就代表身价、能力的高低。当追求快乐、追求安逸稳定、追求孤独被越来越多的取笑和歧视的时候,我一再的怀疑,一再的询问:这是你想要的吗?
如果是就抓住,何必去追随别人,何况你又跟不上。那就别跟了吧,老老实实回家卖红薯,不求财富名声,只为内心安定。那些捡金子的人不也要吃口红薯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