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和蔼可亲微笑的学者,再看标题是与女儿谈创业,非常容易激起读书的欲望。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这是一本商业启蒙书创业教育入门级别书,这也是一本父母与子女对话的范例书,能够将两者合二为一的就是作者陈志武了。他是耶鲁大学金融学终身教授,成长与中国,接受教育和工作在美国,也是两个女儿的父亲,双重身份能够使得他能够在和女儿的日常谈话中保持一个谦和尊重的态度,扎实深厚的经济金融学知识在与女儿的日常谈话中将中国孩子最为缺乏的商业教育贯穿其中,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如果每个爸爸每个家庭都能够有陈志武先生这样的父母,我们何愁教育不出来优秀的孩子。
这本书提醒了我两点,第一是做一个尊重子女充分给予子女自由的开明父母。怎么做好一个父母,我们谁也没有学习过。纵观我自己的成长生涯和父母的相处中,有交流不畅理解不充分等许多问题,我不想在我和我的子女生活中将这样的问题一代代延续下去。比如没有和父母兄弟姐妹充分深入交流的机会,就算是交流,也只限于家庭琐事,深入广泛的交流基本很少。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也是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环境。如果家庭环境能够给予孩子充分的人文给养和健全的思维方式,这对于学习,成长以后的工作都能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陈志武先生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如何和上小学的女儿交流,从女儿的兴趣点出发,陈笛对如何赚钱和创业感兴趣,那么就针对她的问题一一解答,并且穿插一些商业模式的解读,创业者故事的分享,潜移默化的为她打开了思维的另一扇大门,比如从比尔盖茨和她的微软中学习到什么是边际成本,从星巴克的故事中了解如何进行品牌营销的概念等等。这需要父母有丰富的知识,但是每个孩子的兴趣点不同,每个父母的擅长点也不一样,相信只要父母有心,抓住孩子成长的时机和她/他一同探索这个万千世界的奥秘,无论对于父母和子女直接的亲密关系的建立,孩子成长的健康全面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谢谢陈志武先生的这本书,让我提前开始准备做一个好妈妈。
这本书还提醒了第二点,也就是前言几位所提到的中国少年所缺少的商业家教。我们从小到大接受基础学科教育,大多数学生也是走一条上大学找工作的独木桥,对于这个社会和经济和公司的运作模式都知之甚少。我们大多数学生大学毕业之后去找一个公司上班,从事简单的甚至是可替代性的工作,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许多在工作两三年也无法进入工作状态,做事也不得其法。因为我们本身对于公司如何成立如何运作盈利,本身在社会中和其他元素的关系,我们个人对于财富的态度和认知都非常有限。非经济类金融类学生恐怕一生都没有接受过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学习,就算是科班出身,也是半路出家,如果能够从小在我们的基础教育中有所涉及,使得孩子能够早早了解,也会对个人和社会的理解更加深刻。可惜我们无法要求在学校的教育中强行加入这个模块。如果能在家庭中加入这一块商业教育,让孩子早早对其产生了解,产生兴趣,比在毕业工作之后再慢慢体会不是事半功倍很多吗?有人说没有像陈教授这样有条件的父母,是的,但是只要父母有意识,在自身了解的同时和孩子一同去探讨沟通,岂不是共同进步。书中有句话“经济学最贴近人的天然本性“,学习经济学的同时也了解人性,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情商智商都不会太差。
在书的结尾,还有给女儿的两封信:“给孩子以选择的自由”和“担干系,负责任使自己成器。”如果每个父母都能这样想这样身体力行教育孩子,相信这些孩子长大也会有自由独立的人格,这是多么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