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末,各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今日总结我的数学专业教学。
从事教育已经九年了,自我感觉对数学教学比较熟悉了,但是回头看我的数学教育,对今年的总结还仅仅是能站稳讲台的教师,也就是啥都想教,啥都不敢不教的感觉。之前我们就说过,能站在讲台的教师,是合格教师;能站稳讲台的教师,是骨干教师;能站好讲台的教师,是专家型教师,表现为三个层面:没得教、啥都教、教的精。而今年我给我自己的专业技能评定仍然是处于第二阶段,不过一直在反思总结,希望有一天积累的量变和反思的总结会引发质的改变。
①数学作为一门理科逻辑性思维锻炼学科,它不像语言类学科有浓厚的直接或明显的运用氛围。无形中就会带给学困生一些不明觉厉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力求多讲多练,恨不得把自己总结的每一类题都放在一起,然后再让孩子们发现结论和方法,但事实是对于有些同学见效甚快,而对于有些同学则是苦口婆心的无用唠叨。反思自己的行为,岂不是剥夺了孩子们自己编题、练题、议题等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吗?
现在的数学教育多提倡知识的构建和生成,问题全部由学生发现,但问题是学生真的都能发现问题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老师在必要的时候一定要走上舞台,好让不通的路通畅,通畅的路顺当,顺当的路平坦。
②有的老师说,这样是好的,我们能可以把前人这些已经构建好的过去的经验知识或者是真理直接告诉他们,让他们再去多练习,多思考,从而生成一些新的发现、规律、理念等,这才是人类拥有创造性的根源,他能够很快的整合并利用原有认知资源去构建形成新知。但是这种情况也会出现对应的学生死记硬背记题型,那么这粒种子想开花结果就很难。另外,导致这粒种子不开花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外部类似于阳光雨露的滋润,也可能是内部的基因问题,比如他是文竹的种子,就注定是文竹的基因,不会开花结果,但也有自己的成长姿态。
面对这2种情况的些许对立,这样的教学哪种会适得其反?
之前给孩子们讲了烧开一壶水的智慧,还是自己找到。俗话说不怕立长志,就怕常立志,没有目标固然不行,但目标太多也容易分散,注意力更重要的是目标太多,自己的能力和精力又有限,兼顾的结果往往是哪个都无法实现,所以学会删,烦,纠结,学会删繁就简,从最近的目标开始做起很重要,这样才能够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万事挂怀,只会半途而废。这就如数学教学一样,我们应该新课一节课炸一个碉堡,解决一个核心问题,练习同系列习题,发现一类的规律即可,切不可贪多。
我们之前的传统教育方式,唯恐不满堂灌就学不会,认为掰开了,揉碎了才是对学生的负责。其实回过头来想一想,成长是不能代替的,这样学生会受到极大的损失。他们会因此没有思考的时间,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没有创新意识的人,是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
因此,什么该讲什么不该讲,教学方式的提供,教师的引导和追问等都要考虑方法方式情景,还应该考虑量的问题,不走极端,对应具体的情况,不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应,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同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