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行走
宽巷窄兮窄巷宽
宽窄巷子,乍听,就觉得有意思。镶在成都人的生活中,妥帖,自然,蕴含哲思。白天,日光在巷子漫,脚步来来去去,踏得光阴有了平仄;夜间,月光在巷子掺和,市声闹闹嚷嚷,扰得生活有了人气流泻七彩的夜幕下,我们走进了宽窄巷子。宽窄,让夜色舒展又拥挤,让生活淡远又悠长。不管是从宽入窄,还是由窄人宽,都会走出一条活路,一种人生况味。
霓虹闪烁的夜色里,我们游进了宽巷口,如同过江之鲫,呼吸着共同的空气,享用着共同的空间。肩挨肩,踵接踵,衣袂相摩,四处都是人声,犹如四处都是水声。“宽巷子,也不宽呢,”同行的张女士说。挤在人群中,我也感受到了宽巷子的窄,再看巷子的墙,读墙上斑驳的历史,就更觉其窄了凹凹凸凸的墙面,像一首平平的长篇叙事诗人口不远,墙体上镶嵌着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实物。黑白电视似乎在等着主人德下电钮,自行车壁切机手电筒,好奇的人会心生疑问,但这就是历史,是文明的一部分
我生出一股怀旧的情感来。当我的目光停留在一辆绿色的自行车上时,心底的情感之波就汩汩滔滔了。自行车是特制的铁皮做成的邮袋被千万双手抚过,光滑的表面能照出人影,墙壁上一封放大了的书信,字字勾起一段尘封的往事。而信封上的收寄地址让人一下子觉出人生的逼感来,时空无限,岁月倏忽,宽巷子,带给我的是沧桑,是生命的紧迫和思考。
再往前走,一个从墙里长出来的马头让我然一惊。如果墙是竹简,马就是打破沉寂历史的事件:似乎那段历史并不遥远,似乎那马上士兵的呐喊就要破壁而出,墙上的标牌告诉我,这里是蒙古兵驻扎训练处。我们走在这里,沉思历史,沉思过往,沉思宽巷子里的一切。宽巷子像一片薄薄的竹简,过往的一切都是上面折来转去的笔画。
乍进窄巷子,觉得这里比宽巷子更挤。灯光、人声、店铺、商品、物欲和闲事,似乎都想把谁挤出去。走久了,才感受到窄中的宽。读那有趣的店名,人感叹汉语的妙处、成都人的从容。“宽坐”“花间”“大秒”“尽膳”,两字店名妙绝。像采集国风时路边遗落的谈资,像汉乐府采风时被子敲落的言辞。而“隔壁子”“思贤庐”“陶倪人”“聚香缘”,三字店名也是妙品读着满口余香。移步换名,灯光变幻中像翻过了一页页被历史熏染过的书页。成都的小吃多,三大炮、担担面、金爪爪,光名字就是一部吃的文化史。不由得喷赞叹成都人对吃的讲究。灯光下的经营者,或二八娇女,或半老徐娘,或油面小生,或斑白老者,皆操一口软软的成都话。拖长的语音里似有闲情在散步,也似在宽慰巷子里的客人。食物多在红油里洛过,刺激着眼球,也作用于味蕾。我们望着那些吃得满口流着红油的川妹子,自叹弗如。窄巷子里走了大半,在“琉璃会”里邂逅几个熟人。店里流光溢彩,一店里,自己竟然也成透明的了。在这里留恋一会儿,心在光和影里变幻、过滤,似乎得了成都悠闲的神儿呢出“琉璃会”不远,我们看到了极有创意的“宽窄”二字。在二字间打坐,让同伴拍下一张留影。右边是宽,左边是窄,时光在变幻、在腾挪、在变形,灵魂在飞升、在顿悟。
人生宽窄处,想这成都人,悟出了生命的闲淡与况味,让生活散漫出无限韵味。
站在重重叠叠的灯影和树影中,宽和窄,似乎在心头变幻出更深的意味。回望巷口,夜色里它依然吐纳着游人,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读懂这宽宽窄窄的世界?我转身,走上大街,走向前方。来一趟成都,走一趟宽窄巷子,再回到纷纷扰扰的生活中时,在成都学的步法或许会让我走得更稳健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