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作为一档语言辩论类节目,在国内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特别是辩手们严密的逻辑,魅力的语言折服了无数听众,之后奇葩说团队再接再厉,推出的《好好说话》收费栏目,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沉默是金”,再加上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很多人不爱讲话,不敢讲话。等到毕业之后才发现,应聘需要演讲表达,述职需要演讲表达,汇报需要演讲表达,沟通表达已经成为我们非常重要的技能。沟通表达不是滔滔不绝,不是妙语连珠,而是用最简短的语言,最让人信服的论据,最严密的逻辑去达成我们的对话目标。
温莎大学推理、论证与修辞研究中心教授道格拉斯·沃尔顿认为对话有六种类型。
在对话的过程中,很多人面临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逻辑不清。要想有逻辑就要学好逻辑学。逻辑学是联合国7大基础学科之一,为包括基础学科在内的一切科学提供逻辑分析、逻辑批判、逻辑推理、逻辑论证的工具。它的主要任务是提供识别有效的推理、论证与无效的推理、论证的标准,并教会人们正确地进行推理和论证,识别、揭露和反驳错误的推理和论证。归纳和演绎是逻辑学的核心方法,演绎逻辑的代表是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归纳逻辑的代表是培根的《新工具论》。
亚里士多德的演绎逻辑也被称为形式逻辑,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就是演绎推理的核心。为精密科学打下来的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欧几里得使用五条公设和五条公理作为大前提,建立了宏伟的几何学大厦。
演绎思维三段论不仅在自然科学中使用,更衍生到社会科学,包括政治、经济和法律等,而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复杂,三段论在自然科学中精密性没有办法衍生到社会科学。因为社会科学是模糊的、复杂的、不确定性的。所以三段论无法应对社会科学的复杂性,这也是传统形式逻辑的局限性导致的。
英国著名哲学家图尔敏认为三段论存在两大严重问题。
第一:过于简化,存在诸多模糊,隐藏了过多的中间环节。
第二:形式三段论只关注理论中的分析论证,无法处理真实生活中的实质论证。
图尔敏在《论证的运用》中有力地论述了传统形式逻辑的局限性,主张用“实践逻辑”补充形式逻辑的不足,提出了在国际上逻辑和论证研究中颇具影响力的“图尔敏论证模型”。图尔敏提出的这种模型旨在处理形式逻辑对日常的论辩所存在的局限,摆脱三段论模式在论证领域无法应对的复杂情况,展示出论证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
一、什么是图尔敏论证模型
图尔敏论证模型有6大元素组成,包括主张、依据、正当理由、支援、模态限定词、反驳六个方面。
图尔敏以“哈里是英国人”为例论述了图尔敏论证模型的论证过程:
1、主张
“主张”即我们想要证明和确立的结论。主张是一个断言,是一个命题,是一个用语言来表现出来的人的要求,并且做出断言者要证明断言的成立。这个“主张”可以具有争议,可以受到挑战,但“主张”发出者必须在面对挑战为其辩护。这是论证的出发点。例如“哈里是英国人”。
2、依据
“依据”是支持“主张”的事实或数据 ;一般属于客观事实,如“哈里出生在百慕大群岛”。
3、正当理由
“正当理由”解释了如何从“依据”得到“主张”,即“主张”和“依据”之间具有的关联性,它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担保”。“依据”和“正当理由”的最重要差别在于“依据”在论证中被明确指出。而“正当理由”是隐含的指出。正当理由包含的范围很大,可能是常识、统计数据,可能是口头的证言,可能是法律的先例,也可能是先前已经建立的主张。例如“出生在百慕大群岛的人是英国人”。
4、支援
“支援”是对正当理由的进一步支持,指一定的事件状态和法律规定。它具有可变性和领域依赖性。例如对方进一步再提出质疑,问:“为何在百慕大群岛出生的人,就是英国人呢?”“因为在英国的制定法中,就殖民地出生者的国籍有明文规定。”这种命题称为“支援”,也是一种佐证和底层根基,一般证明力度比较大,例如,自然科学的定律,社会学中法律条文等。
5、限定
“限定词”用来表明正当理由对主张证明的力度或程度。例如:当我们已知哈里出生在百慕大群岛,但还不能百分百断定哈里是不是英国人的情形,则只能说,在一般条件下“大概就是英国人”。这里的“大概”就是一种“限定词”。限定词的作用是为了对主张进行相对准确的表述,是一种严谨的精神。
6、反驳
“反驳”是指从依据、正当理由和支持进行反驳,怀疑其正确合法性。并且提出反对意见,再次验证从理由到主张的正确性。
例如:当哈里出生在百慕大群岛,如果双亲是中国人,哈里可能入了中国国籍。或者哈里已经移民美国,这些都称之为“反驳”。
图尔敏论证并一定需要6个元素,如果少量元素可以完成论证,就不需要6个了。例如
二、好论证的四个条件
图尔敏指出一个好的推理要符合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分别是必要的条件,合起来是好推理的充分条件。任一条件缺失,推理就不好,从而不能导出结论的合理性。这四个条件是已证明合理的依据;充分的信息;已证明合理的正当理由;已证明没有例外的合理假定。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这四个条件。
1、已证明合理的依据
已证明属于合理前提的资源很多,比如直接观察、直接观察的笔录、先前做出观察或经历事件的人的记忆、个人证言、先前的好推理或论证、专家意见、诉求权威参考资源等。但这些资源是允许修正的,可能出错的。
(1)直接观察
一个已证明合理的依据,应该满足下述条件:
第一是观察者要足够的清醒,情绪状态良好,不能出现意识模糊和生理性缺陷;
第二观察环境要足够好,光线、声音和干扰源等方面要符合观察要求;
第三观察者观察的事物要经得起多人多次观察验证;
第四没有其它与观察相矛盾的已证信息。
(2)直接观察的书面记录
在许多专业领域,这种记录是重要的。比如,科学研究、警方调查和医疗检查。众所周知,记忆是可塑的、靠不住的,而书面记录不用依赖记忆的变幻无常而使得还原先前的观察成为可能。诺里斯认为良好观察记录的标准:
第一观察不应该报告得比所使用的观察技术能证明的更精确。
第二记录应紧接着观察时间做出。
第三记录应由观察者做出。
第四记录应在做出观察的同样的环境下做出。
(3)记忆。
第三个来源是人们具有的先前观察或经验之物的记忆。人的记忆基本上是准确的,但是记忆会衰退和出错,同时人的记忆是可塑的。在《记忆七宗罪》中,哈佛大学的丹尼尔·沙克特教授对不恰当的人类记忆的成因进行了归类。所以在证据中一定要区分好记忆的论证效度。
(4)个人证言
第四个来源是个人证言。个人证言要按照观察、书面记录和记忆的标准对它加以审核,保证个人证言的正确性。基于远记忆的证言是不可信的,要警惕二手、三手或更远的证言。同时还要警惕,证言的提供者可能由于粗心的陈述或有意欺骗的陈述而歪曲真相。
(5)先前的推理或论证
在连续的推理或论证过程中,先前被证明的结论显然是已被证明合理的根据。因此,先前推理或论证的结论可作为新推理的前提。
(6)专家意见
第六个来源是专家意见,一般情况下,专家意见是比较可信的。专家意见要满足下述7个条件才更有论证力。
条件1:被讨论的意见属于专家研究的范围之内。
条件2:专家要权威。
条件3:在获得这个意见的过程中,专家必定使用了专门技术。相关的事实材料必定已收集到,予以解释,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予以加工。防止在信息缺失的情况下,专家做出错误的判断。
条件4:专家在应用专门技术和明确表达专家意见时做得认真小心。
条件5:专家是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和当事人没有利害关系。
条件6:该意见不应与其他有资质专家的意见相冲突。若专家们有分歧,则要进一步探究。
条件7:该意见不应与其他已经证明的信息相冲突。
有时,我们并不直接知道是否这7个条件被满足,此时要用推论来判断,要追踪一下专家在相关领域的信用记录。
(7)权威性参考源
第七个来源是一种权威性参考源,比如百科全书或专业类杂志。
请注意,通过以上七种方式得到论证的根据,后来都有可能变成假的,要时刻保持谨慎,随时做好修改自己意见的准备。
2、充分的信息
信息的获得要全方位多角度,如果能从多人多处多维度获得信息,肯定比单人单维度获得信息更加的可靠。在搜集信息阶段,务必要克服“证实偏差”造成的影响,就是只搜集利于某个结论的信息,对其它信息进行选择性忽略。
3、已证明合理的正当理由
正当理由的合理性必须被支援所证明。正当理由和支援要经得过众人的检验和质疑。
4、已证明没有例外的合理假定
许多正当理由会遇到反驳,这时正当理由就缺乏权威性,或者结论是假的。例如:“天鹅是白色的,在澳大利亚发现一只天鹅,那它一定是白色的”。其实澳大利亚有的天鹅是黑色的,所以这就是一个反例,它不能作为一个合理假定。
所以一个好论证满足一定的标准才是一个好论证,依据来源可靠或得到支持;前提与结论强相关;前提对结论提供强烈支持;论证的整个理由排除其他一切相反的可能结论。
三、图尔敏论证逻辑思想的基本原则
1、合情合理原则
合理性是一种强理性,合情合理是一种弱理性。强理性的特点是,追求数学的精确性,旨在把握必然的联系,确定的而且永恒的真理。而弱理性追求的合情合理,就像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他的判断和行为是受常识影响的,在某时某刻的某个行为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在换个时间换个地点换个情景,可能就是荒谬的,不合法的。例如:杀死老虎是个事实,在不同的情景下杀死老虎会有不同的结果,你可能成为打虎英雄,也可能成为猎杀野生动物的凶手。
图尔敏在《返回理性》中,对合理性和合情合理的特点做了一个概括:如果说合理性更多的表现为运用抽象概念来分析理论论证,坚持诉诸普遍法则,并结合形式的,普遍的,无时间性的,非情景的以及价值中立的论证来进行说明,那么合情合理则更多的倾向于实质、局域的、依赖情景的以及有伦理意味的论证。是一种柔性的,清淡的理性主义。包容了差异性,多样性和争议性,与科学实践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相协调的理性原则,是一种没有教条的理性主义。
2、保权性原则
图尔敏认为正当理由是一种“实质推理”,实质有效的推理不是逻辑真理,不是保真推理,它是一种“保权推理”。保权性原则要比保真性原则要弱,同时不排斥保真性原则。
基于保权性原则的论证逻辑有以下特点:
特点1:基于保权性原则的推理具有不确定性、或然性,同时它又有合乎情理的特征。
特点2:基于保权性原则的论证逻辑不是外延逻辑,而是具有内涵逻辑特征的逻辑。
特点3:基于保权性原则的推理不是形式推理而是实质推理。也可以说,这种推理不是形式推理而是一种实用推理。
特点4:基于保权性原则的逻辑不是一种理论逻辑,按照图尔敏的说法,是一种工作逻辑。
3、局域原则
图尔敏论证模型表明,对任何一种论证而言,论证的力量和强度,形式和结构,都是以领域不变为前提的。“论域”是图尔敏论证思想的核心概念。
在图尔敏看来,三段论不是唯一的论证方法,分析论证也不适合处理实质问题,而且没有普遍唯一的论证标准,论证标准是领域依赖的。领域就是指边界,不同领域讨论不同的问题,超越了问题的边界,很多规则就不适用了。
在《论证的运用》一书对“领域”进行了界定:当两个论证的资料和结论分别属于同一个逻辑类型时,就可以说两个论证属于同一领域;当结论的支援是不同的逻辑类型时,两个论证属于不同的领域。
如果论证的领域是不同的,说明它们面对着不同种类的问题。当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几何学问题时,我们就用几何学论证;当问题是道德问题时,我们就用道德论证;当问题是法律问题时,我们就用法律论证;只有对问题进行区分,才能在该领域内进行论证,超越领域之外,突破问题的边界,就会让我们永无休止的争论下去。就像用美学去论证数学问题是极为荒谬的。
4、实用性原则
图尔敏把论证分为两大类:分析论证和实用论证。其中分析论证与柏拉图的形式演绎逻辑相一致,它通向普遍真理但不考虑语境。它注重的逻辑严密、分析纯粹,进行推理时,必须是主谓结构,在形式上较为固定和死板。而实用论证与亚里士多德在《论题篇》和《修饰学》中的思想一致,是依赖语境的论证,相对比较灵活和实用。
四、图尔敏论证模型的应用
1、法律上的应用
图尔敏论证模型理论是源于法律实践,其建立的基础是对法律推理模型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所以在法律论证中被广泛使用,法律论证的特点不是大家达成共识,而是谁的被支持?谁的被驳回?这是由于司法程序的特殊语境造成的。在法庭上,双方的辩护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主张是对的,双方的论证逻辑是否能够说服法官、律师和陪审团,是决定自己命运的关键,所以,法庭上的论证对论证的严密性,证据的真实性,根据的合理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案例:小张在一起群体冲突中,被人指证为谋杀嫌疑人,采用图尔敏论证模型如下:
图尔敏论证模型通过实践证明,在法庭论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论证的质量起到了巨大的帮助。图尔敏论证模型不仅在法庭之上,在国际的立法层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例如一些乞讨者生活在城市中,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国家是否应该给予救助,保障其合法权益呢?下面使用图尔敏论证模型进行论证。
2、科学上的应用
图尔敏论证模型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形式逻辑的局限,对“三段论”形式逻辑进行批判,为人们日常推理带来了方便,提出“辩论域”的观点,刻画出了论证的程序性模式,让复杂的实证分析具有了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也符合科学研究的基本原理。
从图尔敏论证模型假设及其结构上看,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论证的水平:一是论证是否包含相关理由:如依据、理由、支援等;二是论证是否包含反驳。这样的评判标准与社会科学、物理科学、计算科学、生命科学等科学研究领域具有很多共性,例如科学倡导证实和证伪,证实就是寻找各种理由,证伪就是要进行反驳,所以图尔敏论证模型同时包括了证实和证伪思想,对科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图尔敏论证模型提供了一种科研思路,为科学实践拓展了思维。在图尔敏看来,论辩更加强调有效性,这个有效性包含逻辑和实质两个层面。这种思想对科学研究有两个方面借鉴:一是对理性依据的强调,就是在科学研究过程中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要提供足够的“正当理由”,事实依据,让大家能够信服;二是对权威性论据的强调,通过“限定词”“支援”等,让科学研究更加严谨,所展现的逻辑思维更加让大家信服,增强研究的信服力。
3、教育上的应用
科学的进步离不开论证和批判,科学家的一个重要特质是具有批判和理性质疑精神。可是,这种精神极少能够出现在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有学者亦明确指出科学教育极度缺少论证,即便是一般的讨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也仅占约2%左右。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观点、搜集和分析资料以获得证据、具备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现在很多学校所谓的“科学探究”多数流于形式,大多数教师机械地按照“提出问题-假设讨论-实验验证”等类似的模式进行程式化教学,过于注重探究的形式而忽视探究的本质。
Driver指出,若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科学教育就必须通过适当的教学活动向学生提供论证的机会。论证是一个让学生思维活动和推理过程外显的行为,不仅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平台,而且也提供了师生互动、及时反馈的机会。论证教学法其实就是一种建构主义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法认为知识是建构的,不是灌输的。研究表明,基于建构的学习效果显著优于知识传递的学习效果。
例如,Romberg在数学方面的研究发现,传统教学方式不但阻碍学生思维,且与学习效果低下有密切关系。
Hake开展了14节课堂教学效果的对比分析发现,利用传统方法学习的学生仅掌握25%教学内容,而若以学生小组讨论替代教师讲授则其掌握率能提高到48%。需要注意的是,论证有别于普通的讨论,论证更重视证据的支持,提倡观点的反驳等。近年来,基于论证的科学学习效率亦得到了大量教学实践研究的证实。例如,研究者发现,持有不同观点学生间的小组讨论比持有类似观点学生小组的学习效果好。Zohar的教学实践亦表明,基于论证的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教学效果。
论证的方法有很多种,从反问法、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模式,到图尔敏论证模型、吉尔的科学推理模型、劳森的假设演绎有效性模式以及沃尔顿的假定推理模型等,目前,在科学教育研究中,图尔敏论证模型是较为通用和受欢迎的,常作为科学课堂论证过程的基础。
总结
图尔敏在形式逻辑占据逻辑学界统治地位的情况下,敢于对形式逻辑存在的局限性进行批判,经过探索,建立了以法学论证模式为基础,提出了注重于实践的图尔敏论证逻辑理论,开启了当代逻辑学的实践转向。与传统的数理逻辑思维相比,图尔敏论证模型不再像形式逻辑那样应用的范围仅仅局限在数学与几何学领域,它的应用更为广泛,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价值。图尔敏论证模型,将法律程序中的论证思维和特点融入模型之中,展现出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论证的丰富性、多样性,这种论证模式也符合人们决策思维,符合人的认知。
总的说来,图尔敏理论的逻辑哲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其最大贡献在于提出了动态发展的、可以修正的逻辑观。在他看来,逻辑应当是动态发展的,可以不断修正的。对逻辑和理性的辩护是相对于特定领域的,是随领域的变化而变化的,具有领域依赖性。这就是一种非教条的、辩证的逻辑观。按照这种逻辑观,一切僵硬的、固定不变的教条都应该抛弃,代之而起的是变化的、动态的、可以修正的逻辑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