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喜欢你,喜欢而后滋生占有欲,我想陪你聊天哄你开心送你礼物,想你只属于我一个人;可同时由于自卑作祟,我不敢表露心迹,我没房没车没钱没有物质基础,这种情况下我能对你的未来对我们的未来许下的承诺恐怕都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诚然你可能不在乎这些,但我怎么能理直气壮的说没有。我还会说我会对你好的,是的,我会对你好,可其他人对你就不好吗?你身边的人在我听来也都对你尽心尽力鞍前马后,我有比他们对你更好吗?好像也没有!那我又凭什么去要求你放弃这些看上去离幸福更近的选择而守候着我呢?我希望你能开心,我喜欢你,我不敢表露心际,我有些自卑,我不想给你带来困扰,愿世事都能划出最美的轨迹。
这些年一直没有再谈恋爱,有个问题越来越搞不清楚,究竟什么样的喜欢才能到在一起甚至是共度一生的程度呢?
在我们的世界里,异性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朋友”、“情侣”和“夫妻”三种状态。每种状态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不同的情况,“朋友”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陌生朋友、酒肉朋友、单恋暗恋、炮友驴友、前夫前妻前男友等等;“情侣”是最简单也是心里活动最复杂的一种状态,简单是因为两个人互相承认在一起就可以“情侣”自称,复杂是因为“情侣”其实是一种过度状态,中间必然伴随着不断的心理变化且这种变化不受控制;“夫妻”是通过法律和道德进行强制约束的一种“情侣”。
接下来我们仔细探讨一下从“朋友”到“情侣”的转换流程:
- 双方通过接触互有好感;
- 其中一方(后文称之为A)对另一方(B)的感情由于某些因素(大多外部环境因素)由好感转变为喜欢;
- A喜欢B并向B传达出爱意;
- B接收到A的表达,理解并给出试探性回应;
- A接收到B的回应;
- 双方经过上述“三次握手”的试探性接触,开始默契的向“在一起”的方向发展,根据其已知的知识互相展开爱情攻势;
- 这种攻势持续一段时间后,双方都开始接受对方的存在,主动的一方经过短时的酝酿向对方发起“在一起”的请求,或者通过各种手段要求对方向自己发起“在一起”的请求;
- 被请求方接受到请求方的请求,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同意请求;
- 双方达到“在一起”的状态,我们称为“情侣”;
当然,“情侣”并不是终点,只是中途的某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具有不稳定性。从“情侣”向“夫妻”的转变过程看似复杂其实更加简单,因为“情侣”双方此时都有一种莫名的自信,那就是自以为已经足够了解对方,基于此,在“情侣”到“夫妻”的转变过程就会变得更加的直接,不再有“朋友”到“情侣”的不断小心翼翼的试探过程。
- 双方认为“情侣”状态已经足够稳定,没有更多的不可控因素或者不可控因素在一定的可承受范围内,所以开始向外界及其家庭宣告对方的存在;
- 受外部环境(如年龄、朋友的婚恋状况、父母的心愿等等)的影响开始考虑婚姻的问题;
- 更为迫切的一方开始费尽心机的向对方渗透成婚意愿,一旦接收到正向反馈或者他所理解的正向反馈,就开始着手准备各项事宜;
- 双方选择性的摒弃心中的顾虑以及外界的干扰,本着先结了再说的心态成婚,完成“情侣”到“夫妻”的转换过程;
以上就是两个发展性的转变过程,我们抛却了所有主观因素,只冷冰冰的从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角度观察这些变化,从中不难发现要成为“情侣”的基础是互有好感,成为“夫妻”的基础是风险可控,而两者都需要的就是一定的外部刺激;
好了,分析完这些,我们再拐回头来看文首的那段文字,我发现我写的这段话还是很有道理,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我费了这么大功夫写了这么多“鞭辟入里”的东西出来,为什么无法说服自己?
我们互有好感,这点毋庸置疑,那么为什么没有勇气去做主动的一方?是“外部刺激”!她有更好的选择!所以称为“情侣”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并不满足,我们缺少了正向了“外部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