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海底捞你学不会》这本书,在书的前面部分,作者以非常细腻的笔触写了海底捞的员工们的感人事件,我在看这本书的前面部分时非常感动,流了好几次眼泪。我被他们的真诚和淳朴感动。
在这本书的后半部分,作者以非常理性的角度分析了海底捞的危机,在看这部分时,我想到了历史那些农民起义,中国古语常常讲:“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不管是对哪个企业,如果平衡扩展和100%的品质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下面我就来细细谈谈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
1. 真诚的心是最感动人的。
海底捞能够在竞争白热化的火锅行业胜出,靠的的服务。最开始海底捞能过在火锅行业异军突起,靠的是他们真诚的服务,他们真的能够为顾客着想,做出了很多让顾客感动的事情。人其实是很容易看出别人对你的殷勤是真诚的还是出于功利的。尽管海底捞在快速扩展的过程中,服务的品质可能有所下降,一些原先出自真诚的心,后来可能是出于制度,但总体上,海底捞的服务还是发自内心的。
傅佩荣老师说,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论语》,那就是“真诚”。真诚是礼仪的核心要素,如果少了真诚,那你的礼仪只是为了做而做,甚至只是演戏。我觉得“真诚”这两个词对海底捞的发展是非常关键的。成也萧何,败萧何,如果海底捞一直秉承着“真诚”的服务,那海底捞还是能够在火锅行业持续发展,如果他们慢慢偏离了“真诚”的服务,我想大家对于海底捞也就会慢慢失去兴趣。
2. 如何平衡人治和法治?
我以为人治和法治应该是针对国家来说,现在我意识到人治与法治的平衡也是企业面临的问题。在海底捞,就存在人治和法治的平衡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法治不是指法律条例,而是指“制度,流程,纪律”等。
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治和法治的地位也不同。当企业刚刚发展起来时,肯定是人治占主导地位,这时候,制度流程不完善,每个人的岗位职责也不是那么明确;等企业逐渐发展壮大,也就需要法治了,这时候制度和流程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孔子是推崇“以礼治国”,“以德治国”,在人口较小的时候,是可以这样,比如说是尧舜时期,那时候,人口比较少,君主做什么,百姓都可以看在眼里,君主以身作则,会带来大家走上向善的道路。但是,国家人口多了,百姓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就无法接触君主,君主起不到示范的作用,当国家人口越多,人治的弊端也就显示出来。
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也就只能靠法治了。但法治和人治需要结合起来,我们需要法律,更需要礼仪。孔子一直认为,法治是下下策。
3. 扩展带来的挑战。
海底捞在火锅行业异军突起之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店。而海底捞的危机恰恰与其快速扩展有关。
像火锅行业,对于大厨的技术要求也不高,像餐馆环境等硬件条件竞争对手是很容易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服务上。海底捞是人口密集型的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管理一直是企业发展的瓶颈。
如果将之前一些优秀的服务表现制度化,流程化,会发现,原先真诚的行为,变成制度化之后,就会显得呆板和刻意,反而不是真诚的服务了,变成了功利。
在书中,作者也列举了海底捞服务存在一些问题的例子。人才的危机就是海底捞的主要危机。
这也让我想到了新东方。在本科的时候,能够去新东方学习,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情。记得2007-2008年年间,有一位大学同学去北京新东方学习英语,我们这些同学都非常地羡慕,那时候新东方似乎是英语的朝圣地。那时候新东方的老师也确实很牛,有一些火遍全国的老师,现场非常出名的徐小平,王强,古典,李笑来,罗永浩等都是出自新东方。
后来,新东方上市了,也经历了快速扩展的时期,新东方的名气依然很盛,但已经大不如前了。我曾在研究生期间担任过新东方的英语助教,也曾拿着新东方的传单在高考时,在学校附近发给在校门外焦急等待的家长。对于新东方来说,人才也是其瓶颈。人才的遴选和培养的速度如果赶不上扩展的速度,新东方的教育质量就会下降。
海底捞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门店可以快速扩展,但是人才不是标准化的产品不可批量生产。如何遴选和培养合适的人才是海底捞扩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毫无疑问,海底捞在发展初期更多是依赖师徒制的人治,而当企业越来越大,必然要更多依赖制度与流程的法治。按照流程和制度的管理,对人的评价就要有客观标准了。
毫无疑问,流程与制度更多是需要用指标说话,而师徒制的传帮带更多依赖于师傅的感觉。这两者在本质上是冲突的!然而,真实的世界是灰色的,任何有效的管理方法,一定是既需要流程和制度,又需要管理者的感觉。
可是人这种动物就是怪,什么东西一变成制度就变味了。比如对员工处于真心的关怀和为了执行亲情化制度的关怀,做的虽然是同样的事,可给人的感觉就是不同。而且一旦变成制度,就有人钻空子。
4. 以KPI方式评估员工的弊端。
海底捞的特色是不以KPI考核员工。张勇不以利润,营业额,翻台率,客单量等这些标准化的指标来考核员工。海底捞有着非常有特色的考核和升迁制度。这一点觉得非常值得研究。
现代企业管理常常以一些标准化的考核制度:平衡卡,360度调查,等来考核员工。我觉得张勇在这一点上还是蛮有见底的:每个员工都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标准化的指标来考核他们。
绩效考核有句名言:“考核什么,员工就关注什么。”
原来绩效评估工具就是锄头,懂行的管理者拿到手里就能铲草,不懂行的拿到手铲的就是苗。难怪张勇的心病是培养人。他要的人,不仅是能用锄头,而是还要能分清苗和草。
制度与流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也压抑了人性,因为制度与流程忽视了执行者最值钱的部位——大脑。让员工严格遵守制度和流程,其实等于雇用了一个人的额双手,而没有雇用他的大脑。这是最亏本的生意,因为人的双手是最劣等的“机器”,任何人都不可能像机器不走样地重复同一个动作。人最值钱的是大脑,大脑能创造、能解决流程和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揭示:当人用心的时候,大脑才能创造;当心理没有负担时,大脑的创造力最强。人做事一定要先用心,后动脑;心指挥脑袋。
人的思想,行为是无法用定量的指标来衡量的。所以,KPI考核也有其弊端。有些时候,定性的考核反而会效果更多。
海底捞是使用定性的考核,而马云的阿里巴巴也是使用定性的考核。
5. 为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
管理重要的是实践。对某一群体适用的管理方法,对另一群体并不一定适用。海底捞成功之后,很多企业想要学习海底捞的管理方式。很多火锅同行也纷纷学习海底捞的管理模式,可是没有一个能够成功的。
请你评估:下列三家公司哪家更有前景?
A.员工8点上班,迟到罚款;统一制服佩戴胸卡;每年全公司1—4次旅游和比赛
B.员工9点上班,不考勤;办公室自我布置;上班时可随时去理发、游泳、干点私活
C.员工上班没点,想啥时来就啥时来,可以带狗和孩子来上班,上班度假也不扣工资
在一个总裁班里,90%的学员选A。
事实:A为倒闭的金正,B为微软,C为Google。
假如Google是A状态,肯定就没有Google;如果富士康和l奇正藏药是C状态,肯定倒闭。企业选择哪种组织状态和管理方式,需要看行业特点、员工特点、以及企业成长阶段。
合乎人性的管理才管用,这也是为什么海底捞你学不会,因为每个公司的行业特点、员工特点、一级企业成长阶段不同,管理的方式也应该不同。不应该盲目照搬别人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