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多辛苦一些,老的时候就不用这么辛苦了;年轻人就应该多磨练磨练,不然等到你老的时候,想动也是老胳膊老腿了;还年轻,拼一拼总比庸碌的活着强!
或许看完上面这段再回到我说的996(指:上班时间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上,是否觉得我们应该坚持996呢?当然如果是劳动和薪水是相对匹配的,那我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其实即使我们今天工作努力,可等我我们60岁,也就是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后,我们可能很多人,都过不了轻松的生活,原因是到时候可能会没有足够的钱养老,即使今天我们买了社保,随着年龄的增大,虽然开销会降低,但是医疗费用的支出将是一笔昂贵的开销。而目前的医疗体系也是比较昂贵的。
不知道有一天自己的孩子是否会读到这篇文章呢?最近在看《曾国藩家书》,着重看了曾大人对其儿子的家信这块,大概说得比较多的是:小的时候就该有一个自己的爱好和品信,学会好好的练字——临帖,然后摹形。用毛笔写字要有阳刚之气,多读一些古籍,多向周围的学问好的人请教问题,多交流;早上一定要很早就起床,这是一家人都应该有的习惯,这让我想到我的父亲和母亲,他们也是很早就起床干农活了,我一般夏天起得比较早,冬天外面没亮起床的时候应该从初中算起吧!母亲在厨房做早饭,那个时候还没有电饭锅,很早就要起床为我准备早饭,吃完饭就去上学;我呢在这段时间,会到田坎上要么是油菜花的旁边,要么是绿油油的秧苗旁边,要么是屋后的竹林里面,或者是冬天平静的水田旁边,背诵着要背的课文,英语,虽然英语一直没考好,不过一直不怎么讨厌英语,很奇怪,不讨厌的东西,往往还是有兴趣去学习的。这样的早读安排,一般的文章都可以按照对应的要求很熟练的背诵,当然我的记忆力也不是很好,不过背诵课文,一般会是先读熟练,然后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然后情景再现(这项能力是后面自己总结的),然后很长很长的文章都能很熟练的背诵,基本按照记忆曲线来走的话,需要分几段的去温故一下!
当然初中就没有这种安静的环境让我背书了,在教室的早读课上都是茫茫学子,背书声此起彼伏,好想回到教室去听听老师讲课的声音,那段时间,记得要背诵《送东阳马生序》,班上的女代表厉害,不过我们男生也不服输,一半一半吧,那个时候没钱买手机,也没有现在这么普及手机,那是2005年秋,刚刚升入初中。多想把那段时光拍下来,说不定哪天老了,会好好的回顾一下,记忆最大的敌人是时间,时间荏苒,已经分别十年了。
这段时间从11月底算起,已经连续三周的996了,说实话,主要是颈椎比较老火,我也在群里开玩笑说,说不定忙完这个项目,人也快要废了。一个朋友问到一个问题:这样值吗?如果把身体弄垮了不是得不偿失吗?这是实在话,不过我现在没得选,马上要过年了,不可能又去换一份工作吧!9月份在考驾照,当时也是早上6点出门,晚上9点回,想着先找份工作做着,然后找时间再去考,结果也是一拖再拖,人:我想定义它——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是由不同的选择推进人生轨迹的一个生命!目前驾考的规定又发生变化了,感觉自己就是为了逃避考驾照而找了份工作,现在天天加班弄得自己很疲惫,又动摇了,要不辞了工作去考驾照吧!
我们应该有两种自己的行为:自己的事业,自己的职业。目前我只有自己的职业,然没有自己的事业,这样的轨迹行进是否是正确的呢?
这段时间早上8点出门,晚上9点下班,回到住的地方已经是22:30或者是23:00,基本就是这个时间段。长期疲惫的工作,效率是会下降的,合理的人员配备是一个团队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团队要做的工作是一个可看到成果的东西,而不是隔三差五就推到重新开始的,合理的人员配备指的是:按任务的比重安排人手从事对应的工作,而不是让一个人完成原本应该三个人的工作量。既然是成立的一个团队那么,对里面的技术人员应该有起码的尊重,既然是技术团队,那么要有专业的技术总监来带队,如果做得东西老是不对,那么是不是应该找个需求经理去和客户沟通这些细节,而不是推到重新开始呢?
在未来,不知道孩子你会选择从事什么工作?或者从事什么事业?我希望你能内心强大,多花些时间在阅读书籍;多花点时间和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多多沟通;一周最少要有4天跑步达到30分钟以上。就我下班回家这段时间,也是我锻炼身体的时间——跑步。那天比较冷,突然悟道一句歌词:哥哥你要向前冲啊,希望就在郎个前方哟!我把它送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