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和嘉嘉来了一次撕逼,我的内在委屈想逃避的小姑娘出来了。开始还没有觉察,等到嘉嘉发了一堆东东,我才发现我俩没在一个频道。
第一眼看她写完的那一堆堆文字,我当时特别想再也不理她了,可是一直没那么做。就想起一句话“我在作出反应前,暂停片刻”,就等奇迹发生。开始抱着她会先理我的想法,脑袋里出现了很多声音“她肯定是懵逼了,她现在这么自大,居然随我写不写。哼,我才不理她呢……”
念头真的很多,甚至还想到以后她如果真不理我了,她和丹丹都飞黄腾达了,那我岂不是又变成了一个人友好的玩耍。越想越不和平呀,内心有一万种撕逼的伤害。
接下来继续等待自己平和,后面稍微好点后,再看聊天内容,感官转变了,我感受到了嘉嘉的那份好心,希望我能写点东西,出发于信任找我写故事。
中午冥想时,我看到了我的两个人际交往模式:利益优先和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利益优先很好理解,就是我在人际交往中,如果不是对方有情绪价值或者物质价值,我可能不会特别真心的交流。而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呢,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副画面,大概我8岁的时候,妈妈,弟弟和我一起拍的一张照片。照片里,我面部紧张,一脸愁容。现在回想那个照片中的自己,真的是个封闭,压抑的小孩。
小时候,我很喜欢唱歌,同学们也觉得我唱歌很听。可是,班主任找了一个唱歌水平一般的女同学当文艺委员,而且这种模式出现了3次,小学,初中,高中都有同样的模式出现。(之前一直认为:是老师不公平,老师就是喜欢那些活泼的同学,我是一个踏实的人,不喜欢虚假的东西而已。)
今天嘉嘉成了我这个模式的一个投射同学,这个情绪看到后,自己都不敢相信,原来自己一直都这么小心眼呀。
在学习《轻而易举的富足》大半年后,有些功课的内容终于被我吸收了。今天第一次终于体验到了老师说得那句话:奇迹发生在我们观感的转移。每一次情绪的起伏,都有一份特别的礼物,在等着我们去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