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向注重传承,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子承父业”等成语中可见一斑。在明朝初期,为了社会稳定,朱元璋下令屠夫的孩子就是屠夫,打铁匠的孩子生来打铁。除了这个时期,似乎并没有其他皇帝对此进行过约束,但是老百姓总是约定俗成一般继承着先人的职业。
子承父业的结果就是阶层的固化,通常来说,想要打破阶层的最佳时期就是改朝换代。朝纲稳定、安居乐业后,阶层也慢慢稳定下来。当然不能否认个别杰出人物跃上龙门,但更多的是没落,是辉煌不再。
新中国建立之初,除了几个大姓家族,多数人都一贫如洗。上世纪80年代,一场突如其来的改革开放改变了整个中国,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剩下的人看着那些人富了起来。数十年过去了,年轻人的奋斗远远赶不上房价的涨幅。只有努力奋斗才不至于堕落到更低阶层的年轻人似乎认命了,圈子这个词出现了。
几个月前曾流行过一段时间的鄙视链,有相亲鄙视链,有学校鄙视链,甚至还有孩子看的动画片的鄙视链。何必呢,穷人何苦为难穷人?你家孩子看迪士尼就能比我家看熊出没的孩子高一等?谁给你的自信……
深知人脉重要的成年人颇为急功近利,连孩子也不放过,限制着孩子的朋友圈。看过一个小故事,讲的是小女孩哭着回家找妈妈,说小朋友们都不和她玩,原因只是小女孩没有英文名。孩子是一张白纸,是谁教他们这样做的?还会有谁能这样教孩子?
那些不愿孩子有攀比心的家长们,你们有没有反思过自己是否有攀比心。“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定要给孩子最好的。”每次听家长们一本正经的说出这些话,我都想扒开他们的脑袋看看里面是不是芨芨草。
新闻上一言不合就自杀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多?对父母拳打脚踢的孩子为什么越来越多?我并非鼓吹“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言论,但从小就泡在蜜罐子里的孩子真的能适应这个残酷的社会吗?我们总在说风雨之后见彩虹,但是那些为孩子遮风挡雨的父母们,你们做到了吗?
再说说起跑线这个问题,也许乍一听这句话很有道理,但在我听来,无非是教育机构用来敛财的手段罢了。哪有什么起跑线?父母的层次就比别人低,孩子再努力又能提高到哪里去?普通人的孩子比王思聪的孩子差了不止好几个地球周长吧。我们奋斗了一辈子的东西,别人生来就有,说好的起跑线呢,在哪里?我怎么看不到。
最荒谬的还是最后一句,“要给孩子最好的。”自己吃糠咽菜,却孩子大鱼大肉,孩子能吃的心安理得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恭喜你,成功培育出一匹白眼狼。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这种愧疚会伴随孩子一生,一辈子压着孩子,你忍心吗?
无戒365天极限挑战日更营 写作训练第8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