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原以为就是简单的鸡汤文,文中不乏一些浮夸或矫揉造作的文字,说着一堆空洞的道理。可事实却出乎意料。
1、活出生命的意义
《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的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是一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幸存下来的犹太人,也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纳粹时期弗兰克尔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集中营的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从集中营被解救出来后,弗兰克尔并没有躲在往事的阴影下浑噩度日、一蹶不振,相反,他不仅熬过了炼狱般的痛苦,还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想结合,开创了心理学上的意义治疗法,帮助更多备受折磨的人们找到了绝处重生的意义。《活出生命的意义》就像我在沙漠里突然遇到的一口井,井对沙漠遇难者的意义之于这本书对我的意义。
本书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者以叙事纪实为主,以弗兰克尔在集中营的经历为主线讲述其遇到的人和事。第二部分则以意义治疗的理念为主线,重点阐述人在痛苦中如何活出生命的意义。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第一部分。很难去体会当时作者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所经历的一切非人遭遇。想想自己如果以莫名的理由被关进牢笼,永远不知道自己哪一天会被释放,与亲人分离,遭受非人的待遇,我一定会崩溃,甚至会沦为当时集中营里那些失去希望失去目标的人一样,活得如同行尸走肉,对生活不抱任何希望。
2、囚徒困境与麻痹心理
将集中营的生活比作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之处很多,但相同之处也有。冷漠,相互之间的不信任,被所处的环境所麻痹所禁锢这就是我们所处环境与集中营环境相似的地方。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作者对囚徒心理的分析:当一个囚犯一开始见到身边的人被施酷刑,病死时内心会恐惧、心痛,但一旦处在这种环境下久了,心会渐渐麻痹,整个监狱会变得越来越冰冷、越来越冷漠。能支撑自己活下去的,便是一种对未来的希望,对生命的希望。如果有一天,看到一个囚徒开始不畏惧酷刑,不惧怕早上劳作的哨声,开始抽起烟来,那么意味着他的生命将在几天后终结,因为他已经对死亡无所畏惧,对生命失去了希望。身体虚弱对生命带来的打击程度远远不及失去希望对生命的打击来得大。
而最后在那个恐怖年代下幸存下来的人,得有很强的意志力与对未来抱着不可磨灭的希望。
3、生命的未知与精彩
现在的我们,正年轻,满腔热血,有想去的远方,世界就是透过我们手上的万花筒看到的样子。认为这个世界是无比美好的,可总会经历一些事遇到一些人使我们的想法渐渐改观,你的热血逐渐被浇灭,负面情绪开始滋生,被社会渐渐地浮躁。这与集中营中等死的囚犯无任何区别,人最可怕的便是被环境麻痹,暖热的心逐渐变得冷漠,柔软的躯体开始长出刺,冷漠得看待这个世界,当别人靠近的时候就亮出自己的刺以此来保持距离。这种冷漠的传递比正能量的传递来得迅速,势不可挡,所以很多人开始自我保护,冷眼旁观一切,只在乎与自己相关的事情,这个社会活得如同冰窖。
很庆幸自己不用去经历集中营那些肉体和精神双重折磨。一个对生活有希望、内心有梦想的人,能以一颗温暖的心与这个世界相拥,如果说这种说法过于矫情,那也无所谓地矫情到底。它们总能在远远的地方提醒着我们,我们还可以变得更好,过程充满着未知,正因为这些未知搭建出人生里最跌宕起伏,摄人心魄的小说框架,而非一眼便览尽的说明书。我想这便是我们活着的意义所在吧!
我是小璃,感谢您的阅读!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打个赏、点个赞、加个关注、或留个言吧❤欢迎交流^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