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小时候读这首诗,很为诗人干云的豪气而拍案叫绝。
而今再读这诗,忽有一股悲怆涌上心头,其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无法言说的自卑。
我困惑,人为什么会自卑,我们的自卑是什么,又从何而来?
读《聊斋志异》之《青梅》时,这个问题又不可遏止地跳上心头。
作为王进士女儿阿喜的侍女,青梅认为借住在王家的书生张介受不是一个平凡的人,虽然他家庭目前贫寒,母穷父瘫,但他孝敬父母,读书刻苦,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
因此青梅极力撮合阿喜与张介受的婚姻,为什么要撮合阿喜,青梅自己为什么不直接嫁张介受?因为青梅是自卑的,她无父无母,又是一个被卖的婢女,哪里配的上书生张介受。
因阿喜摇摆不定,万般无奈之下,青梅才自嫁了张介受。
过门后的青梅,用心操持家务,为张介受创造安心读书的环境。
后来,阿喜父母俱亡,只留阿喜一个孤苦无依,受尽欺凌。再遇青梅时,其实张介受已官至司理,青梅也成了贵夫人。
纵然成了贵妇人,青梅还是自卑的,她自觉配不上张介受,所以她又一次撮合了阿喜与张介受,并心甘情愿做了小妾,甚至是婢女。
张介受见到阿喜,顿时眉开眼笑,他迫不及待地将阿喜扶正。
虽然青梅也竭力配合,自居婢女之位,故事的结局也完美喜人,但回顾全文,我依然还是读出了作为读书人张介受骨子里的自卑。
当初青梅撺掇张家到王家去提亲,张介受因为自卑他是不敢的,但攀附权贵的心理作祟,还是让他大着胆子去了。被王家一顿嘲讽,张介受的自卑彻底占了上风,彻底没有了求婚王家的勇气。
他娶青梅,应该是有点心不甘的,虽然他也认为只有他们两个才是门当户对的。
张介受的自卑来自家贫和没有功名,这就是他和王家的差距,现在我们把这差距叫做等级,王家是老爷,他张家就是奴才。时代使然,等级观念在张介受眼里,是根深蒂固的。
所以后来遇到阿喜,虽然王家已经败落,但人家的身份是官宦,家庭倒了,身份没倒,张介受认为自己现在和阿喜结婚那才是合理合规,而与他同甘苦共患难的原配妻子青梅,在他眼里,已经不在一个档次了,让青梅降而为妾,甚至婢女,那才是天经地义的。
自卑于人是把双面剑,落魄时,自卑就是动力源,可以不断激发出人的潜力、动力和斗志力。读书人会埋头苦读,其他行业者会发奋努力,凭借勤奋实现阶层跨越。古代文人高中科举后,不仅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甚至还会改变社会与国家的命运。因为他们来自基层生活,能充分体会到基层百姓的辛酸,做事易从百姓角度考虑,利国利民,有利社会进步。
自卑又是可恨的,它很容易让人产生敏感心理,从而生出封闭的铠甲,固步自封,或者盲目自大起来,听不进别人建议,甚至抵触别人的建议,最终会贻害他人、贻害社会。
德国天才哲学家尼采,他自卑内向,追求喜欢的姑娘失败后,他无法走出内心的伤痛,于是只好穷其一生致力于强大的哲学,从而弥补内心深处的自卑。
作家路遥创作过很多优秀作品,殊不知他对文学的情愫,都来自他的自卑。家贫让他自卑,自卑却让他对生活、对文字,变的异常敏感、更加谨慎。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其实,自卑并不可怕,自卑只是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并不决定人的一生。
相反,自卑蕴含着改变的力量,蕴含着强烈的价值归属,若将其把控好了,便是利人迅速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