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世人都爱美食,但真正懂美食的人又有多少呢?
纪录片《鲜生史》就找到了那么几个可爱的美食家:鲁迅、苏轼、曹雪芹、白居易,为我们“再现先生笔下的美食,重拾美食里的先生”。
他们几个在中国文学史上都留下了灿烂的一笔,但在美食面前他们也甘愿俯首称臣。
首先出场的是操着绍兴话的鲁迅。在这里他不再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民族斗士,而是一个对美食有着特殊执念的吃货。
虾、鱼丸、干菜、螃蟹……鲁迅在自己的文章里提到过的美食不胜枚举,在纪录片中便再现了这些美食,并加以现代的改良演绎,古今穿越,文食结合,别有一番趣味。
最出人意料的是,鲁迅原来是一个甜食党!糖饵、柠檬糖、甘蔗糖、柚子糖、叮叮糖、葡萄干、羊羹、蛋糕……光听名字就知道,他的嘴巴几乎没怎么闲着。鲁迅甚至因为喜好甜食,牙齿都几乎掉光了,但还是抵不住诱惑,常常偷吃,真的太逗了!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喜欢美食其实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感知,这是一种别样的天真与热爱。也正是这份对现实美好的追求,也让鲁迅有了与黑暗对抗的意义。
接下来出场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文学家苏轼。苏轼是个“吃货”其实已不是什么秘密,毕竟他“日啖荔枝三百颗”、发明“东坡肉”都已经是家喻户晓的故事了。而且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涉及食材、食品、食事的总计1212篇,与吃有关的诗共50多首,全国各地冠以“东坡”之名的有60多道,从中我们足以看出苏轼“文界老饕”的地位。
而乐天的苏轼即使在被贬期间,也总能发现各种美食:
被贬黄州期间,元修菜、东坡肘子、东坡鱼等烙下了苏轼家乡眉州的印记,带有浓浓的家乡情怀。
被贬惠州期间,谷董羹(据说是打边炉雏形)、羊脊骨是生性豁达的苏轼面对严寒天气的最佳“武器”。
被贬儋州期间,生蚝又成了苏轼的意外惊喜,用芋头做的玉糁羹也成了难得的珍馐。
苏轼的一生可谓“高开低走”,自21岁出蜀入仕,就一直遭到贬谪。但他生性旷达,善于苦中作乐,以美食为引,将苦闷的生活开出花来。
《红楼梦》大家都看过吧?看的时候会不会突然感到嘴馋呢?这本书其实也可以看成一本“菜谱”,记录了许多诱人的美食,有人还专门去复刻这些食物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作者曹雪芹,从小就很会吃。“酒酿清蒸鸭子”、“鸭子肉粥”、“鹅掌鸭信”……曹雪芹更是对鸭子尤其钟爱。
此外,贵公子曹雪芹也非常热衷给朋友分享美食,老蚌怀珠、晴雯包,都饱含着他对朋友相聚的重视。
由于曹雪芹经常跟皇室宗亲一起,饮食习惯也与满人有些相通,尤其是满人爱吃的各种肉类。
《红楼梦》里还有许多象征身份和贵气的精致美食,如咸酥绵软的瓜仁油酥、滑嫩细腻的糖蒸酥酪,看了真令人垂涎三尺。
由于家庭遭遇变故,曾经的贵公子沦为底层的普通百姓。但曹雪芹却将一腔热爱融入了自己的作品《红楼梦》之中,用“满纸荒唐言”来讲述想要讲述的事情,纪念想要纪念的人。而各种美食,也成为了这部旷世巨作的华美点缀,熠熠生辉。
白居易是我们最后上场的“嘉宾”。他被贬忠州期间,虽然常常抱怨,但还是发掘出当地的一些美食:笋和香山蜜饼。
虽然后面白居易被召回,但此时的朝廷已不是他心中的朝廷,于是他自请外放到苏州。
到了苏州要登场的美食就是鱼啦!“鱼鲙”是备受古人喜爱的一道食物,也就是生鱼片。我们常常以为生鱼片来自外国,但其实早在唐朝已十分流行。
而现代鱼鲙的做法更是多了几分巧思,如这道莼鲈之思,用高汤冲烫鱼片,保留鱼的鲜美,又回味无穷。
鱼肝,也成为了受现代人追捧的食材。如脑花般的口感竟然能在一道水产内脏里吃到,真的很神奇。
白居易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年轻时就有神童之名,致力科考,希望将来能一展宏图。但奈何现实的朝堂无法施展他的抱负,于是甘愿远离京城,放弃个人得失,改造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
从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大家们都曾经历黑暗的时刻,但在美食中他们获得了对抗磨难的勇气。任世事变迁,唯有这份对美食、对生活最真挚的热爱,支撑着他们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