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聊一本书和它的作者。
书名 |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作者 | 程浩
几年前我浏览微博的时候看到过关于程浩逝世的报道,当时不愿沉浸在一篇纪念文中哀悼一位和我年纪相仿的人逝世,那样太深沉了。粗略浏览便草草关闭文章,但一直没忘记过程浩那句名言:“命运嘛,休论公道。”
意外的是,今年一位朋友送了一本书给我,而这本书就是关于程浩的事迹,我重新读了一遍他的故事。巧合的是我现在的年纪,刚好是程浩停留下的年纪,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一次我究竟为何而活。
——程浩是谁?
93年生的男孩,白羊座。生在新疆,长在新疆,如今也“在”新疆。程浩是在2013年8月去世,在知乎针对“你觉得自己牛逼在哪儿?为什么?”问题的发言,被点赞3万多,发言中透露了自己多年与死神对抗的日常。最著名的一句话:“真正的牛逼,不是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他在知乎拥有自己的专栏,他离去前最后一篇文章是《地狱在身后》。
程浩出生后被医生预言活不过5岁,他却奇迹般的将医生预言的死亡时间推迟了15年。曾在急救室被下了多回病危通知书,又出人意料的活了过来,为此,他调侃自己是:“阎王嫌我太善良,上帝嫌我太混账,他们都不肯收留我,没办法我只能回到人间”。
程浩因病而逝那一年,他二十岁。读过他的书,我十分遗憾这么一个有才华,对待生命如此认真,有自己喜欢的作者和书籍,有自己热爱生活的方式,风趣幽默的文笔轻描淡写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时刻。他的妈妈有心,竟将一张张病危通知书钉在墙上以做纪念,我很难想象这一家子是在怎样的绝望中一次次抗争。他对命运给他的考验,积极的态度让我内心深深受到震撼。
说说上周
我持续的心脏疼痛,短则十几分钟,长则几个小时的折磨,我很忐忑的去医院做了许多检查,坐在检验科门外等待结果。有这么一刻:我呆呆地看着人来人往的医院,看着急救室和门诊部源源不绝的来人,空气中漂浮着医院的专属的消毒水和药物味道,我突然感觉到生死原来也离我如此近。
我不怕生老安息,那是人之常情。但害怕命运无常,时间不够让我做许多想做的事,无法好好感谢给予过我帮助的人,我也有想爱的人,也有许多家人朋友爱我,我还没成为心中想成为的人,还没能好好陪伴家人朋友做许多有意义的事。
“珍惜当下”这四个字只有被触动才能感同身受,毕竟意外和命运总是令人无奈和唏嘘。
软弱的我在医院一度忍不住泛泪,对比程浩的勇敢,我真是既胆小又矫情到骨子里去了。面对接二连三的抽血扎针,恐惧与害怕遍布全身,紧紧闭着双眼不断和自己说:没事的没事的,一会就过去了。我妈笑我说:“这么大个人还怕扎针。”然后我也笑自己咋这么傻呢!可转眼我妈就抢过另外一份“新鲜出炉火辣辣烫手”的心电图报告急急忙忙去找医生了。
看着我妈的背影,我想起程浩说的那句:活着就是希望,而活得好是活着的人的欲望。
我应该就是他说有欲望的那拨人,今年的一开始,便计划了6点早起看书或背英语的习惯,坚持到现在。学习任务和工作量也是只增未减,我希望我成功的速度超过我父母老去的速度,我担心我的时间不够用,我害怕一切打破我计划之外的意外。为了强化加深我工作新任务的每个细节,我可以逼着自己亲力亲为,从洽谈合作、产品摄影、图片处理、写作排版,推广互动等所有工作我都一手操作,并强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进步,快速了解一个领域再深耕发芽。我没有抱怨的时间,因为我都在成长的途中赶路,我想活得优秀点,活的再好点,努力的自己能使我心安理得度过时间的分分秒秒。
我想既然命运赋予我们活下去的能力,应该享受活着带给我们的所有未知,乐观积极的挑战一切,而不是垂头丧气或满怀怨恨地对待一切。所有好与坏的经历都是成就将来,回顾历史的一小片段。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并不想给程浩贴上什么“身残志坚”这样的标签,美曰其名地是夸赞,实则是一种歧视。死亡对于程浩来说是生活里扑面而来的每个细节,他比我们这些正常的人更懂得热爱生命,也活得认真。
生命之残酷,在于其短暂;生命之可贵,亦在于其短暂。
我们常说:如果今天是我们生命中最后一天我们会怎么过?大多数人都只是想想而已,也不会真的当做是最后一天而认真规划这“最后一天”的日子。因为我们都知道今天不会是我们生命中最后一天。我们有着健康的身体、生活在稳定安全的社会,并不会时常遭受突如其来的意外。
类似这样的谈论,实在是空洞遥远且不负责任,将生死随意比喻想象,又岂是能几句话寥寥概括。
何为生活?生下来想办法活下去
何为生命?生来就应有责任使命
生命终究不是一粒尘埃,不可能在真空的世界里随意漂浮。它是一粒沙子,在汹涌的海浪中挣扎,在愤怒的烈火中灼烧。它无能为力,却不是无所作为。我们被一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带着迷茫和麻木,奋力向前。
人终有一死,与其恐惧害怕,不如坦然享受由生到死的奋斗过程,好好拼搏、好好奋斗,在这个世界留下些自己的作品,如一本书、一个故事、一个创意、一个发明、或者是一张纸的设计...
我想在这个世界留下我的痕迹,我不能白活一遭。
这本书的出现和赠予这本书的人都让我明白一个道理:无论生活给予你怎样的打击,都应认真对待分分秒秒,浪费时间和生命的结果就是悔之不及。
若我只是因为程浩的经历而心血来潮有感,用蒋方舟老师的话说就是:“他人的死亡,若是只能给自己带来一截和五号电池的电量差不多的“正能量”,那我便是亵渎他了。”我并不是如此。
程浩虽逝,但这本书却以虚拟的他出现在我的生活,我想每个人在阅读这本书的人都与虚拟的程浩共处,在书里的字里行间绵绵不绝的怀念他,永远不道别。
怀念程浩最好的方式,就是代替他充实地活,活在他不能去经历的每一分、每一秒。
在看完这本书的第二天,我收到了我的全部检查报告,医生说检查报告显示无大问题,心脏疼痛原因未明。医生说没事,应该就是真的没事。很平静听着医生叨叨絮絮的叮嘱,心中一颗大石头总算放下了。
我很好,很健康,我可以好好活下去了,这真的是一件无比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