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议她出国之前回老家看看亲人。
她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预算。”
而我知道这是她找的借口。
侄女在七月份即将飞赴澳大利亚读书。
这一去最起码一年。最快也就是明年这个时候,中间过年的时候,考虑到假期以及机票费用等等,大概率也不会舍得回来。
假如。毕业之后在那边就业的话,那回国的时间就更是遥遥无期了。
她明明知道这些,即使我这样提醒她。她也不回。
我说:“爷爷奶奶已经80多岁了,你这去一年,这一年中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在我看来,父母年事已高,见一面少一面。
但她依然说要搞签证、要体检还有搬家等等好多事情,根本没法回去。她再次明确拒绝了回老家的看看家人的要求。
收到她的回复,我陷入了沉思以及往事回忆。
侄女比我小12岁。
跟我一个生肖,在她三四年级的暑假她从农村老家来到苏州,跟我见见世面,彼时的我刚刚学校毕业,20出头,也是个半大不小的孩子。
我们两个相处的日子还是非常愉快的。整整一个暑假,两个月,我白天去上班,她自己就待在我的宿舍看书、做作业,自己找乐子,晚上我们就一起出去玩玩,轮到我休息的时候,我就带她一起去上海、浙江旅游,拍下了很多照片。在我心里,她就是我的宝贝,是我们家的宝贝。
直到现在,我嫂子也就是我侄女的妈妈也经常说:”**(我侄女)从苏州回来见识了不少,也成长了不少,同时心里也有了目标。”
我觉得她从小到大应该是在蜜罐里长大的,这样拒绝回家,是不是太没良心了?
没时间,那就两天来回,不行一天来回;没预算,我来出!她依然拒绝。
在我的反复劝说下,原本一直拒绝跟我聊天的她,居然破天荒的敞开来跟我聊了起来。
她说:“我的家,你的家。不是一个家。”
这是什么话?明明我们都是从一个家庭出来的呀!
她说:“”我的家重男轻女。从小到大。我都没有被重视过,都没有被宠爱过。所以,不想回老家,也不想看到我的爸爸妈妈。也不想看到爷爷奶奶。”
她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发过来成段成段的文字,我都来不及回复。
“小的时候弟弟可以有各种零食,我拿了一颗糖起来,就被奶奶打了一巴掌。我从来不敢跟家人要零食,因为我不配。”
“中考那年,我都要中考了,他们也不管我要中考的事情,整天吵个没完,我妈要死要活的要喝农药寻死,她就不怕影响我中考吗。”
“也是我命中注定要考出来,中考成绩不仅不错,还考上了**学校。那是当地一所非常好的中学!但是学费一年8000。因为奶奶的一句话,太贵。我爸就没让我去。但是我们班的同学某某,家里条件还不如我们,成绩也不如我,但是人家的父母找到了学校,告知学校他们的家庭情况。学校居然破格收了这个学生,还减免了些学费。”
“高中的时候。爸爸不止一次的说过,不好好读书就回家。好像读书不重要,我的未来也不重要。上不好就不要上了。哪里像别人父母砸锅卖铁一定要给孩子搏个前程!”
我看着她的一段段的话,心里受到巨大的冲击,原来我的家真的跟她的家不同,虽然我们一直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从小到大,我的父母,包括我的哥嫂。不但支持我读书,因为当年报考的原因,我甚至重新复读了一年初中。
当时我读卫校的时候,一年学费就要5000元。在那个时候来讲已经非常贵。毕竟当时我的月生活费也就200元。而且都是哥哥挣回来的钱,也就是侄女的爸爸。
就我这耿直的性格。常常因为妈妈或者哥哥不能如我的意,经常跟他们对吵。但在我看来,他们依然爱我。因为每次对吵的结果,都是他们向我低头。包括我的姐姐。也都是她让着我。
现在想想,或许是因为我是家中老幺。最小的姐姐也比我大12岁。等到侄女出生的时候,又是12年过去了。在这长达24年中。我就是那个中心。我自己也说我是他们宠大的。
侄女出生的两年后,侄子就出生了。在农村的家庭普遍对男孩都比较重视。但是我在家生活的十几年中,没有男孩来争夺父母的爱,毕竟哥姐都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了,我享独宠。
哥嫂成婚后,一直跟我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我离开家到苏州读书的时候,侄女刚满三岁。
我在家那时,婆媳问题应该还没有全面爆发,侄子尚在襁褓,也就没有感受到家里重男轻女、硝烟弥漫的气氛。
我在外读书,没有人会把这样的丑事告诉我,关键告诉我也没有用啊。所以,我不知道家里的真实情况。
但是尚未离开家的幼小的子女不同,他们还没长大,他们一直处于这种氛围之中,他们也很敏感。
尤其两个孩子相差不大,同时成长的过程中。就会有意或者无意的形成对比,毕竟资源过于有限。
我自认为我是一个完全没有重男轻女思想的人。但在对待比女儿小三岁的儿子时,虽然不是溺爱,但明显更为包容。我尽量让他们两个要有都要,要没有都没有,做好事一起夸,做坏事一起批,可是明明姐姐比弟弟优秀那么多。
侄女和我一个在上海,一个在苏州,但已经久不见面。我已经忘记了上次见面的时候。
要么就是她在备考雅思,要么就是她在准备出国的事情,我想开车去上海看看她,帮忙一起收拾收拾准备准备,她说不用。
侄女到现在也一直不肯找男朋友,不肯结婚,只想赚钱。
或许也是因为这种原生家庭的穷以及家庭婚姻状态,家庭关系对她的影响根深蒂固。她对组建家庭、生儿育女没有期待。
当她说完这些的时候,我明白了她的意思与想法,我也理解了他,我对她也不再强求。
那个在我看来充满爱的家庭。在她看来,确实对她造成伤痕累累,无数伤害。
人类的悲喜不相通。
即使我们两个人来自同一个家庭,感受也完全不一样。
但是。侄女还是有孝心的,毕竟她把父母的养老以及她大伯的养老。都放在了她的未来规划之中。
看到这里,虽然我们对家的感受不一样,但家还是把我们绑在了一起。即使我已经出嫁十余年,我父母、我哥嫂、甚至我姐姐姐夫未来的养老,也都在我的未来规划之中。只要我有一口吃的,断然不会少了他们的。
从侄女的身上,我也要吸取经验,在面对我的下一代的时候,我需要好好思考,既要保持平等民主又要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爱,绝不在家的角度内耗他们,并好好引导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