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文中有句俗语叫做“We need three hugs to survive,another three hugs to thrive”,翻译过来就是,我们每一天都需要三个拥抱,可以存活的很好,再多三个拥抱,就可以神采焕发。
有许多临终的病人,即使已经失去语言能力,但如果这时候你轻轻地去抚摸他,他也会有反应,他能够感受到抚摸带来的关爱。我们从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跳到第一个阶段来看,其实人一辈子都有身体接触的需要,科学家曾经对刚刚出生的婴儿做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实验,将刚出生的婴儿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按照正常的方式抚养,另外一组则每天定期地,由婴儿的亲人对其进行抚摸拥抱,一段时间下来,再来测量两组婴儿,一组只有正常接触,另一组有充分身体接触,对于充分接触的婴儿,有两个健康的指标,一个是小孩的心跳比较慢,代表着他们的心脏比较强,另一个指标是,这组有着充分身体接触的婴儿,血液中养分的含量高,代表着健康,将来与亲人的关系也特别好。从这组实验中我们不难看出,身体接触对于人类来说是必要的。
2、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通讯设备不断迭代更新,我们连见面都越来越少了,更别谈拥抱了。想起来了,发个信息,想说话了发条语音或者打个电话,想见面了,开个视频。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时也是手机不离不弃,仿佛看着手机就能下饭似的。
中国人对于爱的表达向来含蓄、内敛,尤其是我们的上一辈,上上一辈,他们不擅长表达爱。你拥抱过你的父母么?你对你的父母说过几次“我爱你”,这些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爱你在心口难开”已经根深蒂固。
幼儿园的小朋友高呼“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陪陪我”。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文化的缺失么?大家应该都不想这种缺失蔓延到我们的下一代。那就需要有所行动不是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拥抱使人体中的荷尔蒙“催产素”浓度升高,并降低心脏疾病的发病率。其实关于拥抱的力量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想必大家都已经很清楚,那到底需要怎么做呢?当我们一直等别人来拥抱我们的时候,要知道别人也在等我们去拥抱他。那难道要老死不相抱么?当然不是,我们需要付主动张开双臂!
3、
父母更偏向于行动派,他们或许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对我们说过“宝贝,妈妈爱你”,同样,也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他们会经常性地张开双臂拥抱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进入敏感的青春期,父母的这种对于爱的表达越来越少,他们更倾向于行动,他们努力工作,省吃俭用,给我们最好的物质生活。长大后,我们似乎也成了他们,工作繁忙,偶尔和父母小聚, 谈的也是我们自己的事,也很难有整块的时间陪父母,他们在电话里叮咛我们按时吃饭,早点睡觉,注意休息,我们暗下决心,“成长的速度一定要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我们没有拥抱,也没有说“我爱你”。
真的就要这样一直下去么?如果你不想留有遗憾的话,是不是应该主动一点,成熟一点,自信一点,去抱抱自己的爸爸妈妈,告诉他们你对他们的爱。可能,其实我连说可能都不忍心,可能剩下的时间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多。如果你有孩子,那么这种对父母表达爱的方式将是最好的,最好的爱的教育。
4、
热恋就不赘述太多了,热恋期的情侣会因为体内的多巴胺、苯乙胺醇、荷尔蒙的分泌,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爱。遗憾的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有时间长度的,多巴胺的有效反应期是三个月。那么三个月之后呢?不知道,得看当初为什么在一起。
来说说七年之痒吧,朋友聊天,偶有聊到现在年轻人对待婚姻的看法,说现在都是三年之痒,不管是几年之痒,都不好受。当两个人因为爱情走进婚姻,看似只是两个个体的结合,实则是两个家族的碰撞,原生家庭的种种会在这个新生家庭里一一体现,爱情会被生活的柴米油盐稀释,平淡如水,我们仿佛又在重复父辈的生活,因生活细节的融合,摩擦在所难免,有时候我们甚至怀疑爱情,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每个人都是有创伤的,不管是从原生家庭带来的,还是在组建新生家庭之前遇到的。无可否认每一个人都需要爱,男人有时候更脆弱,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爱,表达爱。而不是一味地索取。真爱没有高低贵贱,如果你们是真爱,就坦然一点,主动一点,去抱抱你身边的那个ta。怀着一个感恩的、真诚的心,一切都将会更加美好!
5、
相比于亲情和爱情,友情让人更轻松一点,朋友之间的拥抱有很多种,久别重逢、鼓励、安慰。相比于拥抱,可能拍肩、击拳更多一点,都是一种身体的接触,都可以生成快乐纤维,让人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
我们的一生会拥有如上一系列的情感体验,拥抱这一极简的爱的表达方式是高效且操作性极强的。那么现在就腾出你的双手吧,让我们张开双臂,充满力量,去拥抱那个我们需要拥抱,我们应该拥抱的那个人,让温情从双臂蔓延到心脏,让感恩的心自由的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