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中有这么一句话形容我们的祖先:辉煌、无畏、开阔、包容世界、不拘一格,这句话放在北京身上或许也合适。这跟“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异曲同工,虽然后者有点上纲上线、又红又专了点,但着实很贴切。
北京像个围城,在里面生活的人想逃离,没去过的又心生神往。在雾霾、拥挤、混乱、高消费这些被人诟病吐槽的关键词背后,是更多的机遇,更高的工资,和更宽广的舞台。
即使它有一万个让人讨厌的理由,但作为一国之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依旧不断吸引、吞吐并忍受着全国各地成千上万人朝他飞奔而去,他们热血沸腾、满怀激情,带着暂时还璀璨、发光的梦想。
走过全国很多城市以后你会发现,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虽排外,但其实更包容;虽现代,但历史文化更厚重;虽物价昂贵,但却给予每个人生存的空间。无论你贫富贵贱、有才还是无能,在北京,你总能活得下去。如果你觉得雾霾和拥挤没什么,你或许会活得很好。
北京有着北方城市的厚重,浓郁的文化底蕴让它即使被现代化摧残到体无完肤,却依旧有独特的生机和内涵。
北京也有南方城市的洒脱,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它成为展翅的大鹏,虽体态厚重,行动却并不迟缓。
文化底蕴是一座城市的骨血和支柱,因为文化的浓厚坚固,所以北京虽鱼龙混杂、南北交汇却不至于混沌,虽经济飞速、物欲横流却不至于市侩,虽包罗万象、显赫权贵却不至于高傲。
面对熙熙攘攘,它总在付出给予,也总在包容忍让,却也同时——伤痕累累。
任何一个现代化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在北京这座古都中被无限放大,空气的严重污染,人群的过度拥挤,公共资源的匮乏,让这座急速发展的城市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活。
在快速进入现代化的过程中,北京首当其冲成为了一个典型的牺牲品。在利益与环境面前,在发展与治理面前,急于腾飞的国家总是选择前者。毕竟在前狼后虎的赛跑中,一个打盹就可能意味着跌倒。
伦敦用上千人的生命换来血泪的教训,日本用大和民族的克制和规范严格控制预防,而起步太晚的中国却只能一路狂奔。在经济发展能够减速之前,污染很难停得下来。
如今,虽然调整步伐的日子已经不远,但治理却仍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北京想重回蓝天的日子貌似还有点遥远。
夜晚从飞机上方俯视北京,这座城市的灯火庞杂到像是个怪物。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平视北京,这座城市的拥挤和混乱像个扭曲的人形。
千千万万人来了又走,没有走的,还在享受和忍受。
“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
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离开北京后,我突然觉得它有点可爱。
当然,也仅仅只是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