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开,鲜衣怒马少年时。
六月总是特别的,是毕业季,更是高考时。
我的高考已逝去十多年,从来没写过关于它的字只片言,但却也是一段无法抹去的内心体验。
从小我就学习不用功,上课喜欢走神,依着黑板擦擦过的痕迹想象动画片或者武打片里的场景。小学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会有“上课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初中时看着郁郁葱葱的春光就会怨叹“身在江湖,身不由己”,觉得读教科书浪费了青春,好想出去玩儿,碍于妈妈是我所在学校的老师,怕丢脸最终才在初二下开始下决心考重点高中,成绩出来后班主任和数学老师都不相信我会考那么高分,替我电话查询了好几次才确信。
散漫惯了通过卧薪尝胆的恶补最终取得一个相对理想的成绩,这和放纵吃喝然后通过节食减肥而瘦下去是一个道理。反弹是一定的。甚至中考之前我就想如果考上重点高中,高一我一定要先歇歇,就像减肥挨饿的时候就想等我瘦下去后一定先要大餐一顿一样。
毫无悬念的高一我把自己从入学时的班级前几名歇到了期末的倒数第四。至今依然记得女班主任喊我到教室后门,痛彻心扉的说她怎么样也想不到年级后100名的名单里出现了我的名字。(全年级800多人)
是啊,我注定不是“别人家”的优秀孩子。
连那个当时喜欢我,我也喜欢他的男孩,主动排位置坐到我后面和我朝夕相处一段时间后也认真的对我说:“你看着很用功,其实一点也不用功;你看着很内向,其实很活泼呀。”
那些化学题物理题十年后还是不会做啊,那为什么要学呢?于是我任性的上政治课睡觉,晚自习看小说写日记赏月亮。好怀念那个没有手机和小伙伴们上课传小纸条的年代。
那时候我不懂人生本来有很多事情就是徒劳无功的。
但高考依然是笼罩在每个人头顶上的乌云。当时有两三同学突然放弃高中学业出国了,在一片惊讶的哗然声中得到更多的是羡慕的眼光。
我又走上了恶补的老路。甚至在高一暑假也给自己拟了一个残酷的一步登天学习计划。可这一次逆转局面要比初中困难的多,高二上的好转只是昙花一现,后面我就陷入了漫长的不见长进期,特别是数学因为高一几乎没学,而数列函数又挺难的。
尽管那时候我就深深怀疑过高考的重要性。可学校和老师以及周围拼命学习的同学们给我传递的讯息都是只要高考考不好一辈子就完了。
高三前的那个暑假,班主任找我谈话,笑嘻嘻的对我说,最后一年了加把油啊,哪怕瘦十斤也要拼一把。 我频频点头说好。暗笑想瘦十斤我巴不得呢。
那年三月,偶听说初中同桌因为竞赛获奖被保送到南京大学,已回家休息了,这在当时就像现在谁告诉我他赚了一个亿一样让我艳羡。
可狗血的是无论我怎么努力我的数学依然低分飘过,甚至到了数学这门考与不考都对总分影响不大的程度。150分的卷子到第一次模拟考试时我还是只考到90左右。我快要到绝望的边缘,欲哭无泪,压抑的喘不过气来,深夜写日记都在困惑老天为何要如此考验我。苦我心志,劳我胫骨。
后来学校组织了一场清华附中的老师讲解如何复习高考的讲座,我听后醍醐灌顶,觉得万变不离其宗,开始每天晚自习后回家研究数学教材,摒弃一切参考资料老老实实看数学书上最最简单的例题。
并且任性的决定缺席了高考前几天的第三次模拟考试,简称三模。我怕如果三模数学再考不好,会影响我高考上考场的情绪。开明的爸爸同意了我的旷课,甚至还帮我打电话和老师请假。
我还清晰的记得,我起了大早,乘着同学们都还没来上学,我来到教室把一摞书,二三十本,堆起来有半个身子那么高,全部搬回了家。走之前我看了一眼教室,每个同学桌上都是摞的满满的书,我感到一阵压抑和寂寞。再见了。
第一门考前,我紧张的心跳都要漏一拍,打铃前在卫生间遇到了明同学,她给了我一个满怀的拥抱,至今我都觉得这是我人生中最温暖的一个拥抱。
考数学的前一晚,因为午休没睡着,下午的英语没考好,心情郁结,怎么也没心思复习烦琐的数学,索性打开电视看了一集电视剧,是曹颖演的《群英会》。我妈看我在那津津有味的看电视剧,内心焦急无比又不敢说我,最后哄我早点睡觉。
第二天进数学考场前,爬楼梯的时候,我对自己说,这一次一定要考好,因为这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考数学了。
后面一切都很快,呼呼的三天就过去了。最后一门政治,我刚好写完最后一个字,结束铃声就响了。那一刻我特别特别失落,压抑了很久的一座大山消失了,我突然有点不知所措,不知道要干嘛。
走出考场看见妈妈微笑着接我回家,有点意外,又发自内心的开心。我总以为考完最后一门,我妈不会接我了。都考完了,家长还会小心翼翼的在乎我的心情么?想来十几年前的我就对人世间的感情那么的不自信。
接下几天就是对答案了,我买了份《扬子晚报》,对完答案后我对我爸说:“爸,这次数学我考了121分。”我爸特不屑的说:“你就吹吧~还精确到1分~”
结果出来,我考了120分。高中三年第一次数学选择题60分全得出现在高考考场上,这种过山车的心情,让我喜极而泣。从此我对马克思那句量变引起质变深信不移。不要被暂时的不长进甚至后退而打败,不到最后就不是最好的。
近乎两年的坚持让数学成为我高考中最没有遗憾的一门学科,它真的让我体会到了什么叫置死地而后生。
由于英语和历史都没考太好,所以总分只微高于一本分数线。相比中考成绩,高考其实考的不够好。我妈却挺开心,老师也觉得我超常发挥了,是啊,老师觉得我努力一把考个二本就不错了。
我妈此前一直想不明白我的自信是哪里来的,就像后来看我轻松考上了一本又深信只要我用功清华北大都不成问题。其实我也没那么轻松,只不过那时的我无法逃过高考这道坎儿,我只能用“自信=奇迹”,“最光明的未来总是建立在对过去的淡忘的基础上的”,“绝不后悔”这样的话语来激励自己。
高考就这样差强人意的划上了句号,体重也降到89,梦寐以求的斤数。后来我阴差阳错的去了南方一所985大学读了从小就嗤之以鼻的中文系。可在那里的时光是自由的,18岁是明媚的,毕业那年22岁又是女主角的年龄,回忆起来总是美好的。
青春才是霸王。
人生不只一条路。高考没有那么重要。高考路上遇到的困难和以后遭受的各种挫折比起来更是什么都不算。
但考的好一点,能在更好环境里认识一帮更优秀的人,才是高考的意义所在吧。
而成功的人生其实是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