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有言:“物无妄然,必有其理。”
这世间之事儿,都不会随随便便发生。只要发生,就一定有它的缘由和道理。我们常说的“因果”就是最好的印证。
一个人到了中年,到底过得怎样,看的不是他当下的表现,而是年轻时的言行举止。同样的道理,晚年过得如何,也要看中年时的遭遇和经历。
为什么有些人的晚年比较舒坦,比较幸福,而有些人的晚年比较困顿,比较艰难?因为他们在中年之时的经历不一样。
前者步步为营,提前规划好了未来,还付诸了行动,为晚年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那他们的生活,又怎么可能变得糟糕呢?
后者得过且过,啥都没有准备,啥都没有规划,那中晚年的狂风暴雨将至,他们又如何能够抵御呢?也许,到了晚年的他们,已然后悔莫及了。
人,还是要有一定的远见比较好。50岁到55岁这几年的先兆,就跟你60岁到65岁的安稳命有关。要好好把握了。
一、及时积累存款,积谷防饥。
人过五十,最大的体会就是,积谷防饥,未雨绸缪,才能让生活越来越安稳。
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第一时间会感觉到焦虑。可如果我们的兜里面有存款,而且数量还比较多,那我们的焦虑感就会减少。
人之所以活得不幸福,不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因为存款不够多,连选择生活的资格都没有。
平常无事,还是要多存钱。这种存钱的观念,在现代人看来,都比较老旧了,根本无法让人发大财。因此,不少人宁愿搏一搏,甚至月光族,也不去存钱。
普通人,总有大富大贵的观念,其实不是好事。每日存一钱,百日就是百钱,千日就是千钱。积少成多的存款,终究会让焦躁的内心安静下来。
五十岁这几年好好存钱,等到了六十岁,我们会发现,自己有底气了,也不需要看别人的脸色做人了,晚年的质量立马好了起来。
二、劳逸结合,学会保命。
有人会说,既然钱这么重要,难道我们要拼命赚钱,啥都不管吗?当然不是。
真正聪明的人,会在该赚钱的时候赚钱,该休息的时候休息,在积累钱财的过程中,也劳逸结合,让寿命得以长久。
谈到钱财和寿命,就不得不说这两个人间悲剧:第一,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第二,是身无分文,健康受损。
前者,一般都跟有钱人有关。而后者,多半跟普通人有关。如果到了五十岁,依旧赚不到什么钱,那我们不妨改变思路,及时保命比较好。
人,之所以要保命,不是因为怕死,而是为了家庭和子孙后代可以少些负担。试想,父母病了,需要花钱了,那儿女后代的压力,不就增大了吗?
在这个年代,不得病,不给医院白白送钱,就已经是生活的赢家了。
三、别为子女负债,要见菜下饭。
在50岁到55岁这段时间,相信每个家庭都会遇到这么一个问题:儿女到了结婚生子的年纪了,那他们需要买房买车,父母要为了他们而掏空棺材本了。
以往,很多人都会选择掏空棺材本,帮儿女买房买车,不顾及自己的晚年。而经历过这两年,我们会发现,这种“负债累累”的行为,很要命。
负债,就像是一个定时炸弹,让人们每时每刻都提心吊胆,越活越紧张,越活越神经质。
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如果非要掏空家底才能付首付,那就算了,不要为了一时的得益,而让全家人的未来都变得不可测。
更何况,儿女自己连首付都给不起,那他们也不见得能还得起债务。到最后,假如还让父母来承担,那父母的晚年,绝对危机重重。
做什么事儿,最好要“见菜下饭”。倘若这些事超过了自己的能力范围,那就不要去做。否则,祸患将至。
四、烂人烂事少理会,贵人家人要珍惜。
《增广贤文》有言:“闻事莫说,问事不知,闲事莫管,无事早归。”
听到了什么是非,都不要说出来;别人问我们什么问题,我们最好说不知道;闲人烂事,千万不要管太多;没有事,最好早点回家。
这个世道,貌似越来越复杂了,人心也逐渐变得魔幻起来。为了保全自己,明哲保身,我们要及时远离烂人烂事了。
别人说什么,那是别人的事儿,我们当没听到。别人做什么,那也是别人的选择,我们当不清楚。对于一切是非矛盾,都保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远离了烂人烂事,不仅是为了躲避祸患,还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到家庭当中。现实中,有太多的老好人,就是因为管太多烂人烂事,所以忽视了自己的家庭。
从50岁那年开始,把生活的重心,从外面转移到家庭当中,对家人好一点。如此,才是最大的远见。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