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偿策略
按认知行为疗法的说法,个体在形成负性核心信念后,为遮掩其负性的核心信念,会发展出一套心理策略,并且通过这套策略维护自己的正面形象。这套心理策略被称为补偿策略。在动力心理学看来,补偿策略就是防御机制。
对多数个体而言,常见的负性核心信念有“无能的”和“不可爱的”两类。具有“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会通过补偿策略让自己看起来有能力或全能;具有“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会通过补偿策略让自己看起来可爱、受人欢迎。
常见的补偿策略有七类:努力策略;回避策略;顺从策略;归因策略;警惕策略;自弃策略;自恋策略。
1努力策略
努力策略是指个体不甘于无能和不可爱,试图通过积极进取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有能力和受人欢迎。
有“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往往会通过过度的努力、过度的准备,遵循最高的标准,苛求自己的缺点,追求超越他人、取得杰出成绩和全方位优势等目标。“笨鸟先飞”和“勤能补拙”,都是努力策略的表述:这两句话中包含着“笨”和“拙”的负性核心信念的内容。
有“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往往会通过讨好他人、全心付出、表现自己、牺牲自己等方式,试图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和认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人会喜欢你,就一定有人不喜欢你。采用努力策略的个体,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所有人都喜欢、接受。例如,经常带礼物、带吃的与别人分享,尽力帮助周围的人,说些让大家高兴和开心的话。一旦有人不喜欢和不认可,他就很难受。
2回避策略
回避策略是个体为避免暴露自己“无能的”和“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避免某些不利情境的策略。
具有“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会避免高难度、可能失败的任务,不求上进、维持现状,不求助,回避批评、否定,避免遭遇失败可能导致的无能的局面。
例如,这类学生不会去尝试老师布置的附加题或高难度题目,因为不尝试、不面对,就不会失败,一旦尝试却没有解决,就会暴露自己的无能。许多人都不愿意去参加自己并不擅长的体育活动项目,许多人并不愿意参加文艺活动,也是同样道理。因为他们自己知道参加这些活动并无胜算,参加了也不能取得成绩和获得别人的赞许。
具有“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者,会采取避免被他人拒绝、避免他人责难、回避社会交往、回避友谊等方式,以避免与他人发生冲突,回避他人不喜欢自己的情形。他们特别担心被人拒绝、被他人责难,以及不被他人喜欢。他们不会像采取努力策略的人那样去争取更多友谊和朋友,他们维持更少的人际关系,有几个朋友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避免与多数人交往,也就回避了有人表示不喜欢自己、批评指责自己的情形出现。
3顺从策略
顺从策略是按照重要他人旨意去行事,以维持自己“可爱”或避免暴露“无能”。个体使用顺从策略时不可避免地会压抑自己的需要或愿望,埋没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牺牲自己以成全关系来保持形象的策略。
具有“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为了避免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而遭遇可能的失败结果,特别是失败之后被他人批评和指责的情况,他们往往会放弃自己的思想,按照他人的想法行事。
例如,学生完全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学习,却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增加相应的学习和复习的工作。又如,员工机械地执行上级的指示,不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再如,有人对某个问题有建议和看法也不公开表达,担心会被上司拒绝或否定,也担心如果真按照自己的观点实施,结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具有“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为了避免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导致他人的不喜欢和否定,往往采取听从他人意见和建议的方式,按照他人的意愿行事,避免双方的矛盾和冲突来维持人际关系。
这类人的口头禅是“随便”“都可以”“你决定就是”“听你的”。总体来说,顺从的个体会过多地考虑他人的感受,希望他人来做决定,用牺牲自己和放弃自己愿望的方式维持一种关系的和谐,确保自己在他人眼里是受欢迎的和可爱的。
4归因策略
归因就是对一件事情分析原因。作为一种补偿策略,归因策略主要应用在个体对失败事件原因的分析,具有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为了避免暴露自己是“无能的”或“不可爱的”而对事件的原因做出避免“无能的”和“不可爱的”归因的其他解释,这类解释通常表现为自责或指责两种归因形式。
具有“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对于自己的不成功或者失败,往往会寻找外部的原因,例如,运气不好、缺乏机会、时机不对、任务太难等,也有个体会从自身努力的角度归因,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这样的归因避免了自己陷于“无能的”归因。
例如,考试成绩不好,可能将此归咎于任务太难、老师没教过相关的内容、自己运气不好等外部原因,也可能将此归咎于自己不够努力、贪玩没好好复习等内部原因。而没有取得成功就把原因归咎为没有得到合适的机会,缺少像别人那样有实力、有背景的家庭等外部原因。恃才傲物者使用的就是归因策略,他们为遮掩自己的负性核心信念,自诩本事大。现实面前他们用了外部归因的方式,认为是外界并没有给予他们成功的机会和合适的条件。其实,真正有能力的人不会抱怨而是会试图解决问题,创造条件取得成功。
具有“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将自己不被别人喜欢、不被重视、赏识及提拔的境遇,归因于他人不公平、溜须拍马、走捷径、凭关系,或者别人偏心、任人唯亲,等等,也有人会从自身找原因,认为是自己做事不周全,考虑不到位。
例如:老师喜欢某些同学,但没表现出喜欢自己,有的学生就认为这是老师偏心,或者指责某些同学溜须拍马逢迎老师;单位领导提拔了某个人而没有提拔自己,同样有人可能会认为领导偏心、任人唯亲,也可能认为被提拔的人善于钻营、投机取巧,逢迎上司。
5警惕策略
事情发展下去有可能会暴露自己是“无能的”和“不可爱的”,如果能够提前加以警惕并予以应对,就能避免这些情况出现,这就是警惕策略。警惕策略就是总是试图防患于未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具有“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对于自己的学习工作状态特别敏感,对别人的表现过于关注,担心自己被人超越。例如,采取警惕策略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学习状态特别敏感,一旦学习状态不好,就有可能导致学不好,学不好就可能考不好,也就会面对失败这样的结局。他也有可能去关注别人的学习状态,看到别人的学习状态好,他会焦虑,认为别人会考好,会超过他;看到别人有本自己没见过的复习资料,也会焦虑,认为别人看了这本书就会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知识,会考好,会超过自己。
具有“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过于关注别人言行表现,担心被人拒绝或者抛弃,他们可能会提前终止关系,以使自己处于有利地位,或者拒绝关系升级以免关系升级后先被他人抛弃。
具有警惕策略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特别在意他人,察言观色,了解自己是否被别人喜欢和接纳,也容易过度解释言语中的意涵,这常会造成“说者无意而听者有心”的局面。
咨询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人在与别人关系尚好时突然提出分手,也有人一直维持恋爱关系但就是不敢结婚,有人结婚很多年但是不敢要孩子。这些人使用的就是警惕策略,他们担心如果往前走自己就无法应对。提出分手者,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其实不如对方想象的那么好,一旦对方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就会离开自己,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断绝关系;维持恋爱关系但不敢结婚者,有可能是担心自己无法应对婚姻生活;结婚不敢要孩子者,往往是因为担心自己无法教育好孩子,或无法应对有孩子以后的生活。
应用警惕策略的个体,往往会夸大危险,并且低估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就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之中。
6.自弃策略
前五种策略较易理解,而自弃策略显得比较另类。它是通过表现差劲或不可爱,用反向方式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和可爱的,这是一种逆向的补偿策略。
具有“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通常的做法是让自己看起来有能力;但使用自弃策略者不这样,他的表现出来的是失败的、糟糕的。对这个失败和糟糕的局面,他并不会用“无能的”来解释,而是用缺乏动力和追求。这样的解释,维护了他是有能力的的形象。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过去曾努力过但并未成功。如果继续努力还不能成功,就只能说明他是“无能的”。因此,他选择了放弃努力、维持失败的局面。
有些学生沉迷游戏娱乐,但从不把时间花在学习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这孩子其实很聪明,只是不努力”,如果努力,成绩就能上去。也有成年人觉得自己本事挺大,但已看淡人生、看破红尘,凡事无欲无求,用“岁月静好”或“难得糊涂”安慰自己。其实,他们并不是没努力过,只是并没成功而已,放弃努力是无奈的选择,以此来维持自己是有能力的形象。
具有“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通常的做法是得到他人的喜欢,避免别人的反感,但使用自弃策略的人往往会做出一些让对方讨厌、反感的举动,迫使对方抛弃自己,但对方基于某些原因而无法抛弃自己。他就是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可爱。比如使用自弃策略者会用自伤、自杀、自残、自我贬损的方式威胁(或控制)他人,对方基于血缘亲情、人伦道德等制约无法脱离这种关系。当然,用自弃策略维系关系往往不长久,当对方忍无可忍时关系也就终结。但对使用自弃策略的人来说,他往往会寻找下一个对象,建立关系然后重复这样的维持模式。
7自恋策略
多数个体通过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进而对自我认可和接纳,但自恋者不这样,他是通过自我的肯定和认可,进而要求他人的认可和赞扬。自恋策略就是,即使缺乏外部事实基础,也要通过自我肯定、自我夸耀等方式确认自己是有能力的和可爱的,以此来遮掩自己是“无能的”和“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
具有“无能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认为自己是独特的、特殊的,他们只能与其他有特殊才能和更高成就的人交往。使用自恋策略的个体,他的能力和成就往往是平凡的或者普通的,并没有惊人之处或者突出之处,但他往往会夸耀自己具有特殊的才能,并认为周围的人无法与他对话,只有更高层次的人才能与他交流。相当一部分“民间科学家”用的就是自恋策略。
具有“不可爱的”负性核心信念的个体要求过度的赞扬,对他人有一种优越感,剥削他人、嫉妒他人,或者认为他人嫉妒自己,表现出傲慢的行为和态度。一个人认为自己不可爱,但要自我催眠认为自己是很可爱的。
与周围人打交道时,这类人会觉得自己是受人欢迎和喜欢的,常凸显自己的心理的优势,自觉高人一等,需要他人的赞扬。他不断去寻找顺从者、赞扬者,一旦有人不买账,他便不再理会这人,而继续寻找下一个顺从者去了。若你是自恋者的朋友,你会发现他并不真正关心和理解你。他要的只是你恭维他、肯定他、赞扬他和顺从他而已。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