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昨天晚上睡前花了两个小时看完了新书《少有人走的路》第一部分章节。
稍微听说过这本书的人应该都知道,《少有》是一个系列丛书,作者是美国的斯科特·派克,我看的这本是这一整套书里最经典的,它的副标题是“心智成熟的旅程”。
豆瓣上为这本书打上的关键词是“心理学”、“成长”、“爱”和“励志”。
好巧,又是一本对我胃口的书。
这本书的整体框架脉络非常清晰,我看完的第一部分讲的是“自律”,即“人如何通过自律达到心智成熟”。
后面的我还没看到的部分,话题分别有关于“爱”和“成长”。
如果专门划分一个领域的话,这本书应该算是个人成长领域内的入门书了吧。
作者派克在语言组织和表达上很为读者考虑,简单而富有哲学意味的文字,读起来才不会让读者有距离感。
所以,畅销的确是有它畅销的价值和原因所在。
我今天在这篇文章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少有人走的路》里的第一部分内容,那些关于“自律”的话题。
真的,我也知道,“自律”已经被说烂了,烂到很多人看到它掉头就跑。
但是为什么已经被说烂了的话题如今还要再拿出来大说特说呢?
我想这本书会给你答案。
02
关于自律,作者斯科特·派克在书里划分的章节很清晰明朗,他没有鼓吹你去做个自律的人,而是结结实实地从四个角度给予了读者关于“如何全面自律”的建议。
首先,作者提出的是坚守自律的第一个原则——推迟满足感。
这个所谓推迟满足感的原则,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它其实就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延迟满足。”
这个概念太好理解了,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生活就知道。
先去跑个大汗淋漓的步再享受美食,先完成必要的工作和任务再去享受娱乐和韩剧。
不贪图一时的安逸,先苦后甜,从新设置自我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
先面对问题并主动去感受到痛苦的根源,再去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源泉。
其次是作者提出的第二个自律原则——承担责任。
在这里作者分享了两种很有趣的人格案例。
一种是神经官能患者,凡事都为自己强加责任;
另一种是人格失调患者,相反的,这种就是不愿意承担而把责任推及他人
这两种人在承担责任这个话题上都是极端的,我们在自律的过程中既不要神经官能,也要防止人格失调。
正确地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不妄自菲薄和矫枉过正,在这两者之间的范围内,自律可以任由我们发挥。
第三个作者表达的原则是——忠于事实。
逃避现实的痛苦,是人类的天性使然。
但是只有通过自律,我们才能逐渐克服现实生活带给我们的痛苦体验,及时修改自己的人生地图,然后成长,就会不期而遇。
而忠于事实说白了就是要保持诚实。
对自己保持高度的诚实,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及时的自省和改变,都是对自律而言必要的向内反观。
最后,作者为了统一以上三个原则,提出了——保持平衡的终极原则。
当我们延迟了自我满足,分别做到了承担责任和忠于事实的三大原则之后,最后我们要秉持的就是保持平衡。
这里的平衡意味着我们要为自身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在个人冲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关系,不断地进行自我调整。
平衡不仅仅是对自律生活的约束,更是对我们长远的人生的监督。
03
我很喜欢派克在开篇提到的那个历史性命题,“人生苦难重重“。
这是个伟大的真理,而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
作者说的自律,不是我们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低级自律,而是能解决我们人生各种麻烦和问题的自律,即全面自律。
回想过往,我们有多少事情是因为无法自律而失去机会的呢?又有多少事情是因为只“自律两三天”而最终失败的呢?
想要健身减肥,却因为坚持不了几天就放弃;想要读书,却因为暂时看不到意义就放弃。
我们的人生啊,说到底,就是被太多轻易的放弃给放弃了。
而那个主动放弃的人,到最后也无法认清现实,还被裹挟在人群中不自知。
但人之为人,或许就是在于我们可以做到区别于其他生物的事情,比如改变本性,甚至是超越本性。
在往后的日子里,希望你我都不在是那个只把自律挂在嘴上的人,而是从行动上贯彻它,翻身把歌唱,成为自律的主人,主导自己的人生。
把那个搁置了很久的健身计划重新捡起来,把蒙上了好几层灰的书本擦干净继续读起来吧。
改变的发生,就在你行动起来的瞬间。
我很喜欢的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曾说:“你不能结局问题,那么你就会成为问题。”
所有的因果轮回,都在于我们对于自律的态度。
要全面自律不要片面自律,要长期自律不要短期自律,要主动自律不要被动自律。
希望我们都能做一个在自律的道路上勇往无前的人。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