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毕淑敏的《写给女儿们的散文》。看书名,以为是讲如何教育子女的书,打开书才知道,这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对我们的轻轻喃昵:女孩是怎样的存在,你要接受现实,要学会扬长避短,要更好的生活……像及了一位慈祥的妈妈,在用一辈子的阅历和智慧与你轻语。
这样的轻语年轻人是读不懂的,因为你们或在年少轻狂里追逐,为那累积起来有几个自己高的试卷书本拼命,为青涩的情感蠢蠢欲动;或者正在青春燃烧的岁月里为爱情踌躇,为找到一份好工作忙碌;再或者,正在工作和教育孩子间忙的像只陀螺,婚姻感情也不可避免的让您疲惫不堪。
或开心的无心去听,或忙碌的无暇去看。
只有经历过这些,到不惑之年,你才能读懂妈妈的心,看懂妈妈要说的话。
是不是有些晚了呢?
妈妈会说:孩子,不晚,什么时候静下心来听妈妈说话都不晚。妈妈想用自己一生的阅历告诉你,怎么避免伤害,坦然面对将来。妈妈希望你能早些看清一些事,明白一些道理,避免一些磕磕绊绊。希望你人生的小船能够风平浪静的行驶到彼岸。
在妈妈眼里,我们多大都是她要用生命守护的女儿啊。
《性别按钮》是书中较长的一篇文章,幽默又写实。“假如我们身上有一个按钮,可以随时改变我们的性别,我将在一生的许多时候使用它。”
胎儿时,我选择做女孩,因为两个XX的染色体携带更多抗病基因,我会更健康些。
出生时,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做个男孩,因为无论社会怎样进步,中国人还是喜欢男孩,尤其在产房的时候。我不是在向世俗偏见低头,只是想在出生这一瞬间,带给我的亲人更多的快乐。
幼儿时,我还是选择做个女孩吧,因为女孩的语言中枢更发达,我可以早早的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前时,我迅速按下男孩的按钮,我可以爬高上低,可以疯玩疯跑,踢烂鞋子,划破衣服,磕破膝盖,最多是一声责备,换了我随心所欲的飞翔。
上学了,我愿意回到女儿身。灵灵秀秀的女孩穿的干干净净,乖乖的举手发言,讨老师喜欢。下课了,夹着平平整整的作业本回家,给爸爸妈妈一个好成绩。
十一二岁,我要赶紧按下男孩的按钮,再迟就来不及了。那个每月造访一次的朋友,惹不起,我们躲得起。而这个时期的男孩子像个谜,你不知道他们是在哪个早上突然就变成了男子汉,长出坚毅的下巴和眉宇。
十八岁,女人最美丽的季节到了,最动人的变化悄悄的发生着,我终于忍不住跑回去做女人了。
婚后,男人太累太累,一头担着事业,一头担着家庭。出于怕苦怕累的天性,我选择做女人。但女人开始孕育生命,那是生死的循环啊。女人变得面目全非步履蹒跚。这场充满创造也充满艰险的劳动,简直是女人一生中最大的劫难。我怯懦的闭上眼睛,真不知该选择做男人还是女人。或许我不必区分的太清楚,一个好男人和一个好女人,在共患难的日子里,就是一种奇怪的有四只脚和四只手的动物。他们虽然有两颗心,却只有一个念头——风雨同舟地向前。
新生命诞生了,还是选择做男人吧。哺育的担子太重,社会又对女人提出太多的角色要求:贤妻 良母 孝女 巾帼强人……一幅幅面具需要轮换着镶在脖颈上,哪一个你都得做好。做男人就简明扼要多了:他们缓缓地但是坚定不移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好像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轮廓在岁月中模糊,但内心坚定如铁。
时间走向老年,男人和女人争论着谁先离开的利弊,仿佛在争抢一件珍贵的礼物,都希望率先享受死亡的滋味。
在这人生最后一轮选择中,我选择女性。我拈轻怕重了一辈子,这一次挺身而出。男人,你先走一步好了。一个孤单的老翁比一个孤单的老妪独自面对生活会更为难些。
送走了男人,我已无法再选择。
人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这世界好像只有死亡才是最公平的。在这个公平到来之前的几十年里我们有幸福有喜悦,有痛苦有挣扎;拼命努力过,颓废懈怠过;更做过无数现在看来不知是更好些还是更坏些的选择。可是,那又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性别按钮》看似一场自由选择,自由切换的游戏,却又把人的一生说的清晰又透彻。这一生要经历什么,承担什么,回过头来看,我们更明白自己要如何有意义的生活。是太阳你就尽情的发光发热,是蜡烛我也要努力燃烧照亮更多更远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