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讲课,宋代郭祥正的《访隐者》。诗句是这样的: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问题是:结合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老师问:“请鉴赏一下这位隐者。”
“不是已经说是隐者了么?还要鉴赏什么?”
“他是哪里的人?你知道吗?”
“这是一个男人吧(哄笑),还没见过女隐者呢。”
老师:“要注意,把握人物的特点, (敲敲桌子)是人物特点!喂,你做什么?”
“他应该是宅男吧——你看他不出门——宅在家里不闷的荒吗?”
老师:“同学,他不是宅男——”
“根据对宅男的定义,他符合宅男的所有要素。老师,你说他宅在家里做什么?”
老师:“你不看上文,那不是还有酒吗?”
“喝酒?那还不喝醉了 ?”(窃窃私语声)
“你们说什么呀,难道喝酒不会喝醉吗?老师,你说是不是呀?”
老师:“怎么会醉呢,人家点到为止,重要的是情境。”
“这么说,酒就只是一个道具,打酱油的?我知道了,就和拍电影一样,酒杯里是水,演给观众看的(哄笑)。笑什么笑,不是吗?”
老师:“什么呀。还表演!诗人写诗时想不到要给谁看,就把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 那怎么就能流传到现在?它是怎么传出去的?”(寂静)
“是呀。和说说一样,本来就是写给别人看的。”
“对啊。 和拍电影一样。”
“老师说的也没错啊,写的好了,别人喜欢,就流传开了。”
老师:“安静,安静。有了一份表演的心,这诗歌就会写得虚了,是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
“老师。那怎么证明郭祥正在写诗的时候没有表演展示的心思呢?(静)
老师:”无法证明。“
”无法证明真还是伪,就默认为真。因此他在写诗时肯定是有一份展示的心在里面的。“
老师:”……“
老师:“让我们回来。我们在讨论人物形象的问题,不是……”
“人物的内心活动、性格不属于人物形象吗?老师。”
老师:”属于。“
”那我们并没有跑题呀。“
”我也不知道这么想有什么错。“
老师:”要有正能量。“
”哦。“
”但,老师,难道只有正能量才学习吗?"
"老师,我也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我想问好久了。“
老师:”也不是吧——但是——也许不是吧。“
”就像他万一就是标榜一下,就像现在的好多人炫富、炫才、炫……总之各种炫,他写这首诗也是为了炫隐——看,我是个真正的隐士。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发终南山隐居的照片,穿着洁白的汉服,手里拿着一锄头,一看就只是为了拍照而摆的poss。宋代没有互联网,如果有的话,那郭祥正是不会放过发说说的机会的。“(鼓掌,附和声)
老师:”四句写的是无人迹,也就是没有人来。这已经表明他不在意是不是能够引人关注了。不要理解为为了红可以什么都不顾的人。“
”嗯嗯。不过,老师,我还有一个问题——如果这个人真正的是超越世俗的话,那他为什么还会去注意是不是残花,是不是有人来过呢?内心真正洒脱的,花开花落,关我何事?有人来否,关我何事?老师,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超越洒脱吧。“(鼓掌)
老师:”这……我不能说你错。“
”那也就是说郭祥正有作秀的嫌疑了?“(笑)
老师:”我没有答案。“
”沉默就是默认。“(笑)
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