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见解略有不同,但与 @晓览 的基本观点相同,新世纪五笔是一种比老86、98版都要更差的五笔版本。
与 @晓览 见解不同的地方在于,@晓览 是通过统计三版差异字数量,从数据上来宏观谈述三版之间的「差异量」不多,而我则曾长期使用过新世纪五笔,对于它的低效和混乱,是领悟到了十指之中。
乍一谈「形码之耻」,似乎太过极端,但是非如此不能表达我心中的厌恶。其实三版五笔,从大原则上都是相通的,而其「差异」的「取向」方面,作为后两版来讲:98偏向于字源与大块儿拆字,新世纪则偏向于「用笔顺凑码元」。
不管何种套路,将汉字肢解是形码的基本出发点。但是为什么「用笔顺凑码元」是最让人觉得「恶心」的一种呢?
从直观感受上来讲,汉字必有其「间架结构」。作为「表义文字」的地表唯一幸存文字,我抱持着打「形码」者应当有些许「情怀」。从汉字的空间结构上,要对它的「部件」做基本的「有意义归类」。
所以,我们认为「束」和「戍」都是可以接受的「归类方式」:
但是,「用笔顺凑码元」是什么效果呢?
新世纪五笔是有下面这个码元的:
作为「式」,「忒」,「贰」,「武」中,显而易见的「公共部件」,新世纪的拆法却很诡异:
式:曾经的版本里,式中取出了「三」,虽然很快被「纠正」了过来,但是我们依稀可见它被取「三」的「原因」——将三个横划,归并为一个「字根码元」,虽然这只是个谬误,但是你能感受到它的「思想方法」,这一「思想方法」,将在「武」中继续「闪耀」。
一度,新世纪五笔又将「式」字改为如下拆法(至今「王码官网」仍然挂着这种拆法):
但是,明明有下述字根而不用,强拆相交笔划,违背五笔基本的交连原则,还是让人相当反感的。
于是,关于该「部件」的拆法,一度引起声讨。大家普遍认为这样「强制用先写先见的笔顺凑码元」,有违基本的形码逻辑。
关于该「部件」的「新世纪拆法」,一部分新世纪的拥趸们认为「笔顺序列下,顺次不连的笔划不能凑在一起」,一时间,这种滑稽的说辞成为「新世纪用户」的护身符。因为在三版差异字中,除却由「码元位置」带来的差异之外,这个「笔顺先写先见凑码元」的逻辑,是新世纪之所以谓之「新」的唯一之处。(该部件只是其中一个例子)。
但是,这蹩脚的「强辨」,在真正懂五笔用户的眼里,是非常可笑的,最终,连王永民也觉得不好意思了,于是在大一统软件里,式字又被改成了如下拆法:
于是问题来了,「式」和「贰」在多大程度上会让人无法辨识下述部件之存在呢?
「武」,「贰」的拆法,依然是与「式」里抽「三」的初版,或者二次改版(一,工,折,点)的思路一致:笔顺次序不相连的笔划,不能在一块儿组码元。
「式」字前两版那有违五笔直觉和汉字间架结构美感的拆法,最终被砍掉。改成了:
但是这并没有使「新世纪五笔」的感观更好,恰恰相反,它使得由此「思想方法」指导下而产生的「武」,「贰」及其相关部件的「新拆字」更为尴尬。
先写先见的笔序来组码元,认可这种想法的形码用户就应当被鄙视:
我们可以看一下,明明有「现成码元」而不用,偏偏要「强拆」相交部件的想法是否可以推广:
那么,「戒」呢?
在新世纪五笔中,式,武,贰及其相关部件并不是仅有的分裂部分,牵涉到是否该以笔顺先写先见来凑码元的字,不可胜数: